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

    聂荣臻就读过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

    《 文摘报 》( 2016年08月27日   03 版)
    1922年,聂荣臻(左2)与邓矩芳(左1)、江泽民(右1)、张熙(右2)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合影。

        从布鲁塞尔驱车南行一小时,就来到比利时埃诺省的沙勒罗瓦市。这座比利时小城拥有一所欧洲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职业学校——沙勒罗瓦劳动大学。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百余名中国学生曾负笈西洋,实现他们“科学救国”的理想。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翘楚,而且聂荣臻、刘伯坚、熊味耕、何长工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寻找马克思主义、探讨共产主义理想,从事工人运动。

        沙勒罗瓦是欧洲著名的煤炭、电力、冶金和玻璃制造基地,许多工人来自欧洲各地,不懂法语,也没有专业技能,工伤、死亡事故时常发生,成立一所培养工程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程技术学校势在必行。在埃诺省政府的支持下,1903年,埃诺省议员、社会民主党人帕斯图尔成为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第一任董事长。

        劳动大学图书管理员威利·布赛尔先生边带记者参观校区,边介绍说,劳动大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它由培养工程师和高等技术人员的工业高等学院和培养初级文化程度技工的技术学校两部分组成。帕斯图尔先生坚信,只有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工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进而确保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帕斯图尔强调,劳动大学的目标不是培养“象牙塔”中的所谓精英人才,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工人,专业设计也与劳动职业环环相扣,从工程设计、绘图、钳工、电焊工、缆车工、冶金锻造工,玻璃吹制工、面包师等实用性专业,不一而足。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动大学就有3000多名学生,堪称欧洲专业工程技术学校之翘楚。

        劳动大学与传统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以致用”——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进车间实地操作机器。让记者惊奇的是,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操作车间”内,完整地保留着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工种的机床、设备,还有一架飞机模型和一个发电机组。帕斯图尔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学校要为人服务,为工业服务”,即使今天听起来还振聋发聩。

        1928年出版的《中法教育界》第12期刊“导言”有这样一段话:“中比教育运动,实为中法教育运动一分派支流。民国元二年,李石曾与法人铎尔孟诸君创办俭学会,介绍学生赴法留学,先后既百余人。然名为留法,实则留比者,大不乏人。由华法教育界介绍赴比留学者,亦遂以百五十计”。沙勒罗瓦劳动大学不仅是中比教育交流的先驱,而且为培养中国早期工程技术人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学生喜欢到沙勒罗瓦劳动大学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学费和生活费比法国、德国都低,学校还有食堂。

        布赛尔先生介绍说,中法大学在法国里昂成立后,法方校长铎尔孟与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关系熟络。他得知一些中国学生希望学习工程技术,便与劳动大学进行沟通。在劳动大学校长德斯特雷先生的安排下,里昂中法大学组织了一个中国教育代表团到沙勒罗瓦参观,并签订《协议》,埃诺省同意每年接收20至60名中国学生。北洋政府教育部筹集了10万比利时法郎,1924年沙勒罗瓦中国留学生宿舍楼落成。布赛尔先生如数家珍般拿出一些珍贵的图片,有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学生一起上实践课和在图书馆读书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22年聂荣臻与同学邓矩芳、张熙,以及女同学江泽民的合影。图片上的四位年轻人意气风发,穿着劳动大学校服,头戴镶嵌着校徽的软帽。

        布赛尔先生告诉记者,聂荣臻于1921年从法国来到沙勒罗瓦,是少数得到比利时工人党生活资助的中国留学生之一。聂荣臻住在离学校两三公里外的一个普通居民家里,在沙勒罗瓦生活了两年。他最初的想法是“科学救国”,选的是化学专业。随着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思潮纷至沓来。聂荣臻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政治思想理论书籍。此间,他结识了四川老乡、马克思主义者刘伯坚。在刘伯坚的引导下,聂荣臻逐渐将专业学习转向了意识形态。

        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ABC》等著作,还经常阅读从国内传到欧洲的共产主义刊物。1922年8月,由同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学习的刘伯坚和熊味耕介绍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标志着聂荣臻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次年2月,聂荣臻出席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巴黎临时代表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组织名称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以后,聂荣臻离开沙勒罗瓦,经柏林抵达苏联。

        布赛尔说,从校史资料上看,当地人认为中国人很有教养、安静、热爱学习和工作,没有反华排华的记载。

        (《光明日报》8.23 刘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