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家辈出的明代画家中,比起唐伯虎、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王绂的名气自然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在明初画家群体中,王绂可谓书画双绝的才子。
史书记载,王绂因为擅长书法,被召入朝廷,授中书舍人。相比其书法,王绂的画艺更胜一筹。《明史》赞誉王绂“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明画录》称他“能于遒劲中出媚姿,纵横外见洒落”,并点明其“以墨竹名天下”。
他的《淇渭图》,绘倒挂竹一枝,淡墨写枝,浓墨捺叶,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他的《乔柯竹石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画史中有这样的说法:从北宋到元初,画墨竹不外叶生于枝,枝应于节,画的是眼中之竹;元代到明代中叶,画墨竹渐化为心中之竹,信手拈来,跃然纸上。至于所画是否形似,已不介意;及至明末,所画之物仅见象征性的外形,其笔飞墨舞之韵完全是心象意趣化的方式。而王绂笔下的墨竹,正是由“眼中之竹”到“心中之竹”的转型画作。
比其画品更高的,是王绂的人品。史载,在京城时,有一次王绂在月色下听到有人吹箫,便乘兴作《石竹图》。次日清晨,王绂寻访到其人,将画赠予他。不料那人却是个商人。他以红色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一枝竹子以配成对。于是,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并将其撕碎,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
对于王绂的人品,文征明有如是评价:“画品在能之上,评者谓作家士气皆备,然其人品特高,能不为艺事所役,虽片纸尺缣,苟非其人不可得也。”此评语可谓王绂的真实写照。
(《工人日报》7.18 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