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地方高中教育存在愈演愈烈的锦标主义思路,很多地方政府把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
湖北宜昌某县级市一重点高中,在2010年开办“火箭班”,在学生高二年级结束之前,选拔15名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北大清华预备军”。“火箭班”里的任课老师都是学校的骨干精英,专门为这15个学生服务。对于这种班,有一种说法“成就了少数人,大多数在里面受煎熬”,“在一个15人的班里,很容易就考了倒数。如果内心不够坚强就可能会出问题。”一“实验班”班主任坦言。
记者了解到,家长对“北清率”的看重,往往会导致生源跨县流动,甚至有省城生源流向县城。部分“北清率”高的学校被允许跨区域招生,会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教育生态平衡带来破坏,导致有些地方的高中招不到成绩好的生源,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田志磊介绍,很多省的一些县级高中会花钱“买”一些比较好的“苗子”,每个月给这些“苗子”发奖学金或生活补助。“高中收多少择校费、收多少学生,家长看的就是这个高中考上多少个北大清华。”田志磊说。
事实上,看重高中“北大清华升学率”的不只是学生家长和学校,还有地方政府和官员。2013年3月,河南省沈丘县甚至将“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政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高中老师来说,培养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除了获得现金奖励外,在教师评职称晋级上也获得格外照顾。
高中学子把考北大清华作为奋斗目标无可厚非,但是“北清升学率”如果沦为政绩和收择校费的筹码,“超级中学”如果建立在其他中学的荒芜上,那就离教育作为“立人”和“公平”的本质越来越远。
(《新华每日电讯》8.5张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