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文化是凝集在商品和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审美素质和民族智性、文化特征。商品文化让商品价值更完整,让商品看上去更美,因而卖得更多,卖出更好的价钱。因为人们在消费商品时,还要审美,还要抒情,还要对历史、未来以及各种幸福前景展开联想,还渴望被尊重、被关怀。商品文化在追加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追加了商品的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附加值,但有些时候附加值会变为主流价值。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需求曲线,反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上升了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了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商品文化的注入,西方经济学家绘制的需求曲线有时候出现变态,价格上升了,需求量不一定减少;价格下降了,需求量不一定增加。
现在讲“去产能”“去库存”,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中国每年有2万亿的海外购买力,这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外溢了。一方面是实用需求还差点,另一方面文化需求更未被发现、尊重。实用需求是黏性的,相对稳定的。比如吃饭,除了追求它的营养、滋味和美感外你再追究其他东西就过分了。一个东西再好吃,你也不能比平时多吃三倍。所以实用需求相对于文化需求是比较稳定的。而文化需求是多样的,多变的。女士的衣橱里永远缺一件时装,不是因为衣不蔽体,而是她觉得与时尚、文化永远差一步。
活跃的文化需求带动文化价值的创新,而文化价值的创新带动了商品整体价值的供给,加快了商品的换代频率和流通速度。网络上曾有个笑话,说大众汽车实际就是一款汽车,你把它拉长了,捏扁了,弄圆了,再起个小名,新款式就来了。
文化价值不仅满足而且唤起、创造新的需求,拉动消费。基于实用需求的创新,周期长、见效慢;而基于文化价值的文化创新,周期短、见效快。文化价值的创新因此成为推动商品更新换代、开拓市场的主动力。
(《北京日报》8.1 南风薰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