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8年前的长江全流域大洪水相比,今年的灾情集中于中下游的局部地区。在各地抗洪抢险以及防止各类次生灾害出现的同时,一个声音经常出现:三峡工程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水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陆佑楣曾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三峡工程从无到有,从专家论证到工程建设,从水库蓄水到发电通航,他都曾是亲历者和指挥者。
对于为何公众会提出“为什么有了三峡,下游还是受灾严重”的疑问,陆佑楣解释说:“当时上三峡工程,媒体大力宣传,肯定是好事,但也给人一种误解,以为有了三峡工程就能解决长江流域所有洪水问题。但实际上,任何工程的功能效益都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可能哪儿发洪水都说是三峡工程没解决问题,进而贬低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这是不科学的。应该说,除了三峡工程,没有其他办法能解决长江干流的防洪问题。没有三峡工程,一旦长江干流汛期流量超过一定洪水标准,长江中下游将面临巨大的防洪压力,后果不堪设想。”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但不是全部。对长江流域来讲,在各个河段、支流水系都应该做好防洪治理工程。
三峡工程总是成为关注的焦点,陆佑楣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媒体的一些报道误导了公众。“万年一遇千年一遇,是保证三峡大坝安全运行的设计标准,并不是防洪功能。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通过拦峰、错峰、调峰对下游防洪形成支撑。当遇到‘千年一遇’洪水时,三峡工程配合荆江分洪区,可避免荆江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以上这些概念要进行科普。”
陆佑楣强调,下游的灾害,很多时候是因为基础设施差得太远。一些堤坝工程和下游的房屋建设未达标准,被水一泡就抵挡不住了。
(《中国青年报》7.27 李晨赫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