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都觉得奇怪。那我告诉你,“字”在上古时代,是“在屋里生孩子”的意思。与今天文字的“字”一点关系也没有。
“字”算是一个古文字化石,从古到今,它的字形都没有多大变化,是一座房子里有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的样子。
《说文解字》曰:“字,乳也。”《广雅》:“字,生也。”这种解释已经非常明了。值得说明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字”字又有了引申义——“怀孕”“出嫁”等义。“字”作“出嫁”讲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应用,茅盾《动摇》:“甚至于说,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来抽签。”这里的“字”是“出嫁”之义。女子出嫁曰“字”应源于《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之语。
既然“字”是“生孩子”之义,那古时候文字的“字”又是用什么代替的呢?是用“文”!在古代,“文”字不当文章讲,当文字讲。古代的“文”是今天的“纹”字之义。《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像交文。今字作纹。”古人纹身、画图都作“文”,文字的产生就是“象形”文字而来。因此古代的“文”就是今天的“字”,而“字”字有“字”义,直到秦朝才开始出现。
(《人民日报·海外版》7.13 刘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