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大众劳动是分享经济的核心

    《 文摘报 》( 2016年07月21日   06 版)

      人们认为,分享经济盘活了闲置资源,分享经济降低了生产成本,被认为预示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乃至社会模式。就分享经济所指的那些经济形式而言,它们一定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是,就分享经济这个词语而言,它遮蔽了这些新的经济形式背后更为关键的内容,分享经济的核心并不在分享。那么,分享经济的关键内容究竟是什么?

      所谓分享或者说共享,并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乘客乘坐私家车、租客入住私宅、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这些被认为是“分享”的现象的发生,分别必须依赖私家车主的驾驶、房东的整理打扫以及个人的传授,总之,都必须依赖具体的劳动。而这些劳动,又并不像以往的一般情形那样,由出租车司机、宾馆服务员和学校教师来提供,也就是说并不由专门的职业劳动者提供。Uber司机的职业可能是外企员工,Airbnb的房东可能是普通公务员,在行、值乎上的“教师”可能是在校大学生。这就是说,原来的“专门劳动”正在向“大众劳动”发生转变,至少,灵活、分散的“大众劳动”正在成为社会当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劳动形式,大众劳动及其崛起,才是分享经济的关键所在。

      大众劳动的崛起是本世纪不容小觑的大事件,它也许不仅仅说明一种新的劳动形式的诞生,更指向我们的劳动形式发生整体性转变的可能,我们的许多生产活动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以场所分散、时间灵活、乃至带着某种社会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劳动者也越来越可能出现多重职业,乃至职业模糊化的情况,这是未来我们不得不给予极大重视的问题,也是如今越来越显性的现实。

      所谓制度创新,不仅仅指认可大众劳动这种日渐崛起的新劳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去推动劳动体制的整体性革新。大众劳动的崛起,绝不仅仅关涉大众劳动本身或者分享经济目前所指的那几种有限的经济形态,而是指示出劳动体制发生整体性变迁的趋势或者可能,而要推动这种变迁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则当然不可能仅仅寄希望于技术自发的动力,而必须有良性的制度设计的驱动和引导。

      (《深圳特区报》7.19 刘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