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很多城市发生内涝,开启了“看海模式”。而我国去年试点建设的16个海绵城市如江西萍乡、四川遂宁等,在此次暴雨“大考”中,经受了考验,表现出了“暴雨少积水,小雨不湿鞋,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
“所谓海绵城市,即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介绍道。(如图)今年4月,财政部等又公布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指出,一些发达国家的海绵城市,是在有良好地下排水网道基础上的“锦上添花”。如德国,地下管网系统发达,其雨水利用和城市绿地建设技术成熟;瑞士的日常生活污水和雨水通过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我国的一些城市,基础管网建设薄弱,海绵城市建设难度较大,在建设之前应该先对当地的环境、人文、气候、历史等进行深入考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6.28 潘旭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