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将迎来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然而,寨卡病毒使人们对这场万众瞩目的赛事增添了一份隐忧。面对奥运会是否能如期举行的疑虑,巴西体育部长皮齐亚尼日前表示,连月来寨卡感染数量已经锐减,预计到8月奥运会期间感染风险近乎为零。
2015年5月,巴西确诊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发现疫情。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20%的感染者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寨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如感染病毒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小头症。
奥运会期间,预计将有50万名外国游客和运动员前往里约,病毒的防控引起外界的高度重视。阻止寨卡病毒蔓延的最主要途径是灭蚊。今年2月以来,巴西政府发起了“零寨卡”灭蚊行动,投入22万名军人配合防疫人员和社区卫生工作者,走访居民,寻找蚊虫滋生地,持续进行动员和灭蚊工作。里约奥组委日前表示,将继续根据世卫组织和国际奥委会的建议展开寨卡病毒的防范工作,实行更为严密的监控和检测,保护运动员和游客的健康安全。
奥运举办期间正值南半球的冬季,里约天气相对凉爽干燥,蚊虫数量会减少,传播几率降低。
(《人民日报》6.11 索泓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