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掌柜
说起曹操身边的谋臣,相信网友很快就会说出诸如郭嘉、荀彧、贾诩等人,很少有人会想起刘晔。这也难怪,毕竟《三国演义》里,刘晔的出场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不过翻翻《三国志》你可能会发现,刘晔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臣,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情报专家。
刘晔是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刘延之后,能文能武,胆识过人,对于情报收集,天下局势、敌情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过人之处。当他还在庐江太守刘勋手下任职时,就正确分析了孙策请求刘勋攻打上缭其中的谋略,刘勋不听其言果然被孙策偷袭而失败。当曹操到寿春时,要讨伐山贼陈策,派去的偏将均铩羽而回,谋士们都说别再派兵,只有刘晔说“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今天下略定”“岂况明公之德”,认为可以攻下“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结果跟刘晔说的一样。
刘晔一生职务不高,但一直是历代魏主的心腹,“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曹操攻下汉中,刘晔及司马懿劝他一举攻下西川,刘晔进言指出当时取西川对曹军有利:“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摧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这神明崮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并对曹操说明不取西川会带来的后果,“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曹操没听,后来让刘备立足巴蜀。
除了情报分析,刘晔还精于知人,当蜀将孟达来降时,议论者也都称其有乐毅之量,只有刘晔见了他认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来孟达果然趁诸葛亮北伐之时发动叛乱。而对于敌人心理的把握,刘晔更有独到之处。曹丕曾询问朝臣们刘备会不会因为关羽败亡之事伐吴。群臣都说蜀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关羽兵败而死,国内忧惧不会出兵了。只有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他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结果不久刘备就发动伐吴之战。
(网易博客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