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及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
如今临床上“保肝药”林林总总共有几十种,但疗效较为肯定的保肝药不多,大多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有的药物长时间应用后可能损害肝功能、诱发药源性肝炎及脂肪肝等,故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谨慎用药。
肝病患者的用药误区:
1.未经医生同意而乱用药物(包括所谓的“保肝药”),很可能护肝不成反致各种“药源性肝炎”。
2.为“假象”所迷惑。有的保肝药可能会使氨基转移酶暂时下降,这是制造假象,并未真正治好疾病,却误导了医生、坑害了患者。许多患者自以为“氨基转移酶下降”就是肝炎“好了”,其实肝炎的治愈还有其他很多指标。
3.以为“肝病患者长期服用保肝药必有好处”。真正的保肝药物虽有一定的促进和恢复肝细胞再生、提高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作用,但是长期滥用保肝药物,不但起不到保肝的效果,相反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促使肝病的发作或加重。
4.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需要保肝”。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而自身免疫系统的存在,使得病毒能与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共处”而互不干扰,一般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破坏。如不加选择地乱用药,反而会“激怒”原已平息的病毒,造成免疫失衡,使其转而攻击人体而伤害肝脏,且多用药物本身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应予警惕。
即使治疗慢性乙肝、丙肝等,也应以抗病毒药为主,而保肝药多属“健字号”,并无确凿证据说明其有确切、真实的临床疗效,充其量起的是辅助作用,甚至完全可以不用。
(《保健与生活》2016年第6期 陆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