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创始人雷文涛曾在2014年创建了一个闲置图书共享APP,但不太成功。在与书友的交流中他发现,有读书愿望的人很多,但能坚持系统读书的人很少。而且,大家读的书五花八门,很难找到共同话题。
能不能大家一起来读同一本书?2015年12月12日,“有书”在微信公众号上正式发起“每周共读一本书”计划,一年内深入研读52本书,在国内较早发起了“组队读书”的新模式。
每月发布书单,每周一本,书友们自备图书,或为纸质书,或为电子书,组成一个个70人左右的微信群。每天早晚各抽出半小时读完规定章节;读完在群里打卡、和群友讨论;群主每天早晚会把“领读精华包”转发到群里。同时,各个共读群组之间举办对抗赛,群内成员的打卡、分享都可以给本队加分。
不单是有书,“组队读书”正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会”的共读群组,10天共读1本书,1年构建36本书的知识库;“凤凰读书计划”每晚推荐两本书,组成读书计划群;主打英文原版书阅读的扇贝阅读,同样采用社区化设计,每天打卡,即时看到自己的阅读量……在“微信读书”APP上,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微信好友在读什么书,看到他们的书评以及好友间的读书排名。
“组队读书”这种新模式有望慢慢改变网络时代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象,让人们回归系统阅读和深度阅读。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阅读的碎片化不一定是坏事,互联网可以让碎片化成为一种优势,将图书章节拆解,是深度内容的碎片化处理,一个个碎片形成了深度内容的组合。
(《北京日报》5.25 董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