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安全问题,例如,93.1%的中国父母会在参加户外活动前提醒注意安全。与此同时,65.6%的中国高中生担心自己参加户外活动是否会受伤。
有意思的是,虽然处于“过度保护”之中,可中国高中生遭受暴力侵害现象却较为突出:有40.5%被当面讥讽或辱骂过,有27.6%被同学或伙伴孤立过,11.5%被威胁恐吓过,11.3%挨过打,4.0%钱物被抢过。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多,家长担心孩子被伤害,因此,反复强调要注意安全,学生也担心出安全问题,可是,学生还是很不安全。
必须意识到,“过度保护”反而会让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表面上,学生远离了不安全因素,但是,由于没有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而缺乏保护自我的能力。
安全教育,从本质上是生活教育,是学生必须在生活中感知的教育。父母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度保护,可是,却不能替孩子消除所有安全风险。不能因做家务可能切伤手,就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能因体育运动、户外活动可能受伤,就不让孩子体育锻炼,限制学生外出、郊游。这不是“保护”,而是以“保护”为名的因噎废食、“圈养”,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长和学校,要重视除知识教育之外的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要陪伴孩子成长,在共同生活中,教会怎样为人处世,面对挑战和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成长,为他们遮风挡雨,给他们一个温室般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对学生人格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才是最不安全的。
(《北京青年报》5.27 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