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

    蒙古包充满游牧智慧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31日   05 版)

        乍见蒙古包,总觉得它简单、简陋,支支架架搭起的茅庵草舍,没有多少深奥的科学内涵。其实恰恰相反,蒙古包的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游牧大智慧。

     

        薄壳原理

     

        鸡蛋皮那么薄,为什么握而不破?因为它是一个卵圆形。物理学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如果做成空心或者弓形,用料最少,强度最大,重量最轻。赵州桥是这个道理,国家大剧院是这个道理。聪明的游牧民族,似乎在实践中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套脑的基本构造,就是一个米字构架跟大小两个圆圈固定在一起。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平面几何,小圈在大圈上面,全都鼓了起来,圆而如轮,扣而似锅,没有一处是直线的。就是小圈之间起加固作用的辐衬(米字那四个短竖),也按着同样的弧度鼓起,撑起了一个圆壳。乌尼(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接套脑,下接哈纳)伞骨状辐射以后,也变成了圆的。内地的客人,看到旅游点上的蒙古包,椽子十分单薄,担心屋顶会掉下来,其实他不懂这里面的奥妙。

     

        保温原理

     

        蒙古包能够抵御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因为毡子是一种保温材料。我刚去牧区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毡子又虚又软,根本不像农区的毡子——叠回来可以折断,以为是技术不过关。后来才发觉自己可笑。人家是故意做成这样,里面可以保存大量空气。这样外面的冷气进不来,里面的热气也出不去。而且这种虚软的毡子,沙土刮来的时候,虽然嵌进里面一些,一掸就可以去掉。同时这样不容易折断,适合频繁搬迁的需要。另外,这样的毡子还有一个特点,睡在里面的人可以听到外面的动静,比如狼进了浩特,土匪来了,半夜起了风暴,都能及时察觉。

     

        几何原理

     

        每个走进蒙古包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好像蒙古包不怎么大,但是里面很宽敞。这也暗含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几何原理:相同周长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蒙古包看上去很小,里面的容量很大。这是因为蒙古包的底座是个圆的。周围一圈可以放许多家具,睡七八个人,空中也可以利用,哈纳头上可以挂许多零碎家什。在打草的时候,一顶六个哈纳的蒙古包,转着圈可以睡下二十多个年轻人。搭建蒙古包,比房子要省地方,但是里面使用的空间大。同时这种特殊的圆体结构,形成一个天然的回音壁,在蒙古包里饮酒娱乐效果极好。

     

        光学原理

     

        坐在蒙古包里,任何时候都会给你一种宽畅明亮的感觉。而明亮的感觉,是由于蒙古包的套脑开在当顶上,它的日照时间几乎和太阳同步运行。更为有趣的是所谓标准包,就是4扇哈纳,每扇14个头,门朝东南开。加起来一共是56个头,也就是能放56根乌尼,门头上放4根乌尼,也就是正好插60根乌尼杆,两根乌尼之间的夹角是6度,这样算下来,正好6×60——360度,转了整整一圈。太阳一照,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日晷。牧民可以使用它来计时、纪年、计节气。但随着后来五扇哈纳、十五个头的蒙古包的普及,其作为太阳历,就失去了原来的准确性。

     

        (《细说蒙古包》东方出版社 郭雨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