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出台《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的“养十条”,从“养”“住”“用”“餐”等方面服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包括建设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5000户困难老人家庭免费适老化改造等。
“养老驿站”由区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及服务设施,附近老人能享受到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服务,这些内容既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也有很明显的兜底性。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靠国家”与“靠自己”的争论,传统伦理与现代生活,社会流动与原有家庭结构之间的割裂,常常让我们在对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怎么看”上有共识,但是具体推进的“怎么办”上,依然不够清晰、不够明确。
无论“养十条”后期的效果如何,跳出坐而论道的争论,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应对老龄化问题完全可以有更多的实在行动。
从宏观视野来看,养老驿站服务不应只是城市的专属福利,而应是一个城乡共有的基本配置。当下,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一点都不比大城市少。从这个意义上讲,“养十条”这样的措施,不应是一个扩大城乡差距的分离器,而应当是一个弥补鸿沟,减少差距的路径。
(《广州日报》5.23 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