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中拉电线安电灯,看起来似乎是件挺新鲜的事儿,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电灯就飞入清宫帝王家了。
今年5月18日,北京故宫首次在六大宫殿内通电照明。这次照明设施的安装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在内的中轴线六大宫殿,在几百年来属于首次。通电照明后,原本昏暗的大殿一下变得明亮,游客们想看清楚殿内的情景,再也不用“趴窗户”了!
一盏小灯尽显宫廷奢华
在电灯还没有传入我国之前,故宫里的照明,就如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都是靠蜡烛的。只不过,这些蜡烛被放进了一个个精致的灯具里。
清代宫廷灯具是在皇宫中使用的灯具,它与清代宫廷建筑形式十分协调,置放在宫廷的厅、轩、廊、台、榭、室等各处。品类繁多,材料、造型、款式各异。从功用性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宫廷日常照明所用,另一类是节日喜庆所用的彩灯。宫灯的制作由皇宫内务府造办处统一管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惯例对宫廷所使用的照明或装饰用灯进行统一的安设、更换、制作、修理、供奉等。
仔细观察,故宫中有不少美丽精巧的宫灯,或高高悬挂在各个殿室的顶上,或摆放于桌上。宫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正统的宫灯造型为八角、六角、四角形的,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古代生活最奢华的宫廷当然集中了当时最顶尖的宫灯。清代受到国外洋灯的影响,玻璃和珐琅灯具开始制作和流行。
灯面上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上品宫灯还贴有翠玉和白玉。装饰和图样也都暗含深意。有些宫灯上绘制有各种含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画有瓶子和大象代表“太平有象”;还有南瓜,瓜秧寓意着“绵延不断”;桃子和牡丹象征着“富贵长寿”。这小小的照明设施上竟有这么多细节,让人不由地赞叹古代工艺之精巧。
慈禧寝宫亮起第一盏电灯
西方的电灯刚刚开始普及,这股新风就吹进了北京城。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包括直流发电机组及电灯材料在内,整套特殊的贡品耗资白银6000两。
根据晚清名士盛昱的奏折和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日记记载,安装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銮殿的电灯,是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这盏灯就安装在仪銮殿(今怀仁堂)西门墙外盔头作胡同北侧饽饽房。伴随着机房“嗡嗡”作响的发电声,仪銮殿的电灯照亮了夜空。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供电机构西苑电灯公所。
电灯比起烛火更安全、明亮、方便。电灯本可以直接用于宫廷照明,可惜的是,由于受到清朝廷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对,并没有一时间大规模引入皇宫,只又在颐和园内设立了一处电灯公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同八国联军议和。翌年慈禧太后由西安回京驻跸颐和园内。为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向德商荣华洋行订购发电机设备。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这时候北京民用电气事业慢慢发展起来,朝中保守派不是那么反对了,慈禧就又动了在宫里安装电灯的念头。
20年间安装三台发电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宫内廷总管崔玉贵口传慈禧懿旨,在紫禁城宁寿宫安装电灯设施。后在北池子大悲院寺庙内择空闲房间,动工兴建发电机房,安设了发电设施。翌年初,发电亮灯,并成立宁寿宫电灯处,隶属于西苑电灯公所管理。自此,清宫开始了全面安装电灯时期。
至此,清宫廷1888年-1907年的20年间,先后在西苑、颐和园、宁寿宫建成三处电灯公所,安装发电机3台,发电装机总容量不足50千瓦,均属清宫廷官办官用。
正在故宫大举装灯时,慈禧和光绪相继病逝,隆裕太后继续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宣统元年,西苑电灯公所奉旨在长春宫、建福宫、御花园各宫和长街等处安设电灯。一直到宣统三年才完工。
宣统三年底,清宫各殿电灯大致安装完毕,到1924年,溥仪出宫前,灯具多有更新,养心殿内安装电灯吊顶所用电源也由宫廷自己发电改为市内公共电气事业。
大举安装电灯,花销上也是大得惊人:宣统元年西苑电灯公所安装长春宫、建福宫、御花园各宫和长街等处电灯,所办各项物料共用银三千七百三十一两二钱三分。宣统二年西苑电灯公所奉隆裕太后旨,为寿宁宫添安电灯共68件,为漱芳斋内外戏台安设电灯62件,共计白银八百三十八两二钱二分。
故宫安装这么多电灯,已经远非当初的人力物力所能承受。
(《北京晚报》5.21 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