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对受骗群体的高学历背景过度渲染,恐怕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活在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之中,无论学识多寡、智商高低,每个人都可能被骗子盯上,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
“陆家嘴接多起短信诈骗报警6成受害者高学历高收入”“女研究生被骗48万 高学历低智商真让人着急”……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类似的新闻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这些新闻里,受害人高学历的背景往往被刻意强调。“高知”真的更容易受骗吗?
“低智商才被骗”是误区
“帮你保研,帮找工作,全部都是,假的!假的!假的!”2015年9月,复旦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上海警官谢晔连用3个感叹号,提醒新生“不要上当”。2015年,发生在复旦大学校园内的诈骗案件共89起,涉案金额达100.7万元。
两年前,警官谢晔和他的同事们创建了微信公众号“那个谢蜀黍”,目前,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0000。该公众号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求助信息,每年有效阻止的诈骗案件将近300起。
《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高知”人群已成为大额诈骗的重灾区,“低智商”才被骗是一种认知误区。事业单位职工、无业和离退休人员是高发人群。
骗子攻心靠三招
上海社科院张结海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出大多数骗局中有3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制造一个危机事件。
骗子首先会制造一个危机事件,就像有人会遇到的“涉嫌卷入危害国家安全的大案”,或者还有法院强制执行、欠费、银行卡安全受到威胁等,而人类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会出现一种“应激状态”,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就不从容也不理智了。
第二个:形成一个导致信任结果的信息链。
为了达到让受害人信任自己的目的,骗子会事先掌握受害人的个人信息以形成一个能够导致信任的信息链。就像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到你跟前,自称是你父亲的好友,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如果他只能说出极少数关于你的情况,你多少会产生怀疑,相反,如果他能说出很多不为外人知道的细节,你就会慢慢开始相信他确实是你父亲的好友。
第三个:冒充权威部门。
骗子通常冒充权威部门,不是公安、法院,就是电信、银行、医院。他们还会使用法院传唤、安全账号、安全网络这些听起来比较专业、但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并不熟悉的术语。骗子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受害人既相信他们确实是权威部门,同时又不会怀疑他们会转移受害人的金钱。
在这三个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会处于一种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紧张状态,甄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基本的常识判断。
“无菌”环境蕴含风险
“从小爸爸妈妈、学校老师都告诉我,世界很美好,对人要真诚。我从没想过真的会有人无缘无故地伤害我。”回忆起被骗的经历,王晗辰还带着哭腔。
王晗辰是上海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从小父母家人就对她百般呵护,成长一帆风顺,从未经受过什么挫折。
2015年11月11日,王晗辰上网预订回家的机票。然而,在她完成了402元机票的付款后,并未像往常一样收到“出票成功”的提示短信,而是接到了“携程网客服人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她,系统显示付款不成功,需要银行的转账凭证。
并不熟悉银行业务的王晗辰只想快点结束这个“麻烦”,她没有多想,来到学校的ATM机前一步一步跟着电话指示操作。至今,王晗辰转走的10000元没能追回。
王晗辰的经历并不是个案。现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和社会竭尽全力将一切“负面”信息摒除在外,以为这样就是对未成年人好,打造出一个“无菌”环境。加上从小接受的安全教育和风险教育严重不足,这些“温室里的花朵”,社会经验有限,反而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
另一方面,防骗教育也相对滞后。长久以来,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多是简单地用“可以做”“不准做”来限制其发生。有受骗者就曾说:“从小,父母老师都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小心坏人’,但是从没有人真正告诉过我什么样的人才是‘坏人’,要怎么样才能辨别出他是不是‘坏人’。”
不仅是“成长中”的学生,受骗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职员工、研究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等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有的教授专注于自己研究的领域,成天在实验室做实验,有可能与社会的接触有限。上当受骗也并不奇怪。
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公务员群体,在生活中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社交圈,他们对预防诈骗的信息接触有限,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往往成为骗子实施诈骗的目标。
每个人都可能被骗子盯上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相较于以往的当面诈骗,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要低得多,犯罪分子只需要动动手指群发短信,或者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使受骗者上钩。由于互联网和电信诈骗的匿名特征,案件的侦破难度和被骗款项的追回难度都远远高于以往。
此前,人们多半认为上当受骗跟贪小便宜有关,只要自己没有贪念便不会被骗。而现在,高科技和信息泄露成为骗子的两大“帮凶”,骗子的骗术更加精密和“个性化”,“高知”人群被骗且往往金额很大,较直接的原因就是骗子们深谙这个群体的某些特点:
比如,“高知”人群习惯使用网银、支付宝、微信转账等支付平台,诈骗成本低且难追回;埋头做研究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与社会接触较少,对上级领导和公检法国家机关有相当的信任感,接到冒充电话较容易相信;一部分“高知”非常看重名誉和清白,急于证明自己而落入骗子的圈套;新入学的大学生刚刚获得财务支配自由,社会经验严重欠缺;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即将走入社会,有兼职赚钱、财务独立的需求,容易轻信某些所谓“生财捷径”……
(《解放日报》5.16 雷册渊 龚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