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林
《南史·吕僧珍列传》记载了一件趣事:宋季雅罢官后,买下一套宅院,与吕僧珍毗邻而居。吕僧珍问起房价,宋季雅报出的数目是一千一百万。房子这么贵,吕僧珍觉得不可思议。宋季雅淡定地说:“我是一百万买宅,一千万买邻。”
吕僧珍是南朝的大勋大德,宋季雅打从心底崇敬他,为了择此芳邻,心甘情愿付出巨额房价,此举明智而高雅,成为千古美谈。
时隔一千六百多年,现代人择邻而居,有了更多的功利选项。
视财富为第一要素的人若能住进富人区,就感觉意惬心安,他们看重的是偌大的气场。财神爷和孔方兄每天欢呼雀跃地跑来现场办公,其附加值可真不是一点点大。
视健康为第一财富的人则会选择离运动场馆、公园、山水、森林较近的地方居住,方便自己打球、游泳、登山、跑步、遛弯。十多年前,我搬出单位宿舍,另购新居,即以健康第一、环境优先的理念为指导,选中的是大公园旁的一个小区,比本市商品房均价高出一倍,我也没有丝毫迟疑。现在来看,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原先患有胃溃疡和风湿痛,经过数年锻炼之后,症状已杳无踪影。
有一次,我与一位朋友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老人究竟是住在紧邻公园的地方好,还是住在紧邻医院的地方好?我的选择很明确,住在公园附近,常常去散步、吸痒,能保持活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使人远离疾病的窥伺。我坚信,去公园遛弯的次数多之又多,去医院就诊的次数就会少之又少。那位朋友则相对悲观,他认为城市里常有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不佳,饮水质量、食品质量都相当可疑,还是未雨绸缪,住在离医院更近的地方才安心。
这算不算一个两难选择?我认为不算。生活方式决定生命质量,甲方以公园为邻,乙方以医院为邻,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甲方长期保持乐观心态,每天适度健身,生命质量只会比乙方更高,而不会更低。
择邻而居,并非一劳永逸,敬业者乐,健身者强,好学者优,这些才是硬道理。
(搜狐博客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