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17日 星期二

    “镇级市”将带来什么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17日   01 版)

        国家发改委近期表示,今年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形成新型设市模式,逐步改变按行政等级配置公共资源的管理体制,对经济总量大、吸纳人口多的县和小城镇,赋予其与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限。推进镇区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建制镇的设市工作,增加城市数量。

        对此,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兴平表示,“镇改市”可能带来政府投资建设模式的改变。当前政府的基本建设模式,依然是“梯级投资”为主,即中央政府重点建设好首都和直辖市,省政府重点建设好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地方政府重点建设好地级市,县政府重点建设好县城,而镇则因为资源流动的逐级递减,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镇改市”可能改变政府投资模式,激活更多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机会。

        “镇改市”可能带来新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依托于特定时期内特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因此城市规模、体量、格局、实力不是固定不变的。“镇改市”的结果是,给更多有实力的镇成为市的机会,让城市发展遵从区域活力,而非行政区划体制,进而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我们有可能看到新兴城市在镇的基础上崛起。

        王兴平认为,“镇改市”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需要预防。一是“镇改市”是基层发展权的提升,不能沦为人员、机构膨胀的过程;二是要避免“镇改市”对市县区域集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三是“镇改市”可能导致用农地“造城”,加剧房地产业库存压力和挤压“耕地红线”。

        (《新华每日电讯》5.10 王兴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