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17日 星期二

    江湖上的昆曲船队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17日   05 版)

        张允和(1902-2002):原籍安徽合肥,随父移居苏州,是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语言学家周有光的夫人。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为了国丧,全国大城市停止了各种戏剧和其他文娱活动。苏州城里,“文全福班”(又叫“坐城班”)也无法演出昆曲。这样一来,整个戏班断了生活来源,不得已和“鸿福班”(又叫“江湖班”)合作,大家走江湖去。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演员的阵容扩大了,文戏和武戏的剧目更为丰富多彩了。

        全福班在一个码头演完了戏,连夜上船开到另一个码头。初步统计,他们到过六十六个码头,这些码头是在江苏、浙江的太湖平原上。全福班走码头有两句口诀:一是“菜花黄、唱戏像霸王”;二是“七死八活、金九银十”。

        什么叫“菜花黄、唱戏像霸王”呢?前一年的除夕,吃过年夜饭,就上船出发。大年初一在最近的第一个码头演出,从新年一直唱到田地里盛开了油菜花。他们说,菜花黄的时候,小麦还没有收割,又没有到插秧的时候,唱到这时候是高潮。而到下半年七月里,农事正忙得不可开交,下乡唱戏是“死”路一条。九月、十月庆祝丰收,酬神谢佛,这时候唱戏准能赚钱。

        全福班有自己独特的船队。这种船苏州人叫它“乌舢船”(我想就是鲁迅说的“乌篷船”),两头尖,吃水浅,赶路快,一天或一夜可以航行一百里。

        每到一个码头,就有人群聚集在桥头岸边欢呼:“全福班来了,唱一台戏吧!”即使没有预定在这小码头唱戏,只要不耽误前面大码头的日程,他们总是高兴地停下来,满足乡镇人群的愿望。

        这个船队至少有三只船,外表和内舱都不相同。第一只船装载衣箱和道具,主要一个箱子叫“青龙箱”。上面不是说“乌舢船”船头船尾都是尖的吗?可是这只先行船,船头不尖,方头大脑,吃水很重。船头上横放着一个高二尺半的长方形朱红漆的箱子。这个箱子叫“青龙箱”,俗名“靶子箱”,里面放的是演戏用的刀、枪、剑、戟等道具。箱子放在船头,有两种作用:一是全福班招揽生意的招牌;二是告诉走江湖的人,这箱子里都是武器;你们可别来找麻烦!

        普通的船,见到这只方头大脑的、载着大红箱子的船,都乐意让它先行。这只船不到码头,戏就开不了锣。所以这只船必须早五六小时开出,以便及时配合演出。

        艺人们不能脚踏,更不可坐在箱子上。唯一例外是演小丑的。他们认为戏剧的祖师爷“老郎”,就是唐明皇。他喜欢混在“梨园子弟”中串戏,而且喜欢演小丑。因此小丑在前台可以“插科打诨”,在后台不但可以坐戏箱,而且是第一个化装的人。要等他在鼻子上画了一块“白豆腐”,再勾上几笔黑——“黑白分明”,就是说唱戏的目的是分清是非,辨明忠奸,劝人为善的意思,然后其他角色才能抹彩上装。

        第二只船,舱里的铺位与众不同。是一个大统舱。普通艺人睡在舱的两侧,是上下两层直长的通铺。上铺睡的是官生、老生、正生等,下铺睡的是付、丑、花旦等。当中有个较大的横着的单人铺,位置在船尾前面的正中间,叫“天王铺”,是班子里唱第一名大花脸睡的。提起天王铺,就不能不谈到全福班的班主沈寿林。在太平军进苏州时,沈寿林不过十三四岁,他曾做过天王洪秀全的一名小亲随。后来,沈寿林在船上特别设立了“天王铺”,是有意识地纪念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至于第三只船,是伙食船,大师傅们起早摸黑替艺人们烧饭做菜。如码头上有人家生了孩子,怕不容易养大,就向船上“讨饭吃”。艺人们虽然饥一顿饱一顿的,也从来不吝啬,总是分给孩子一碗饭一杯羹的。

        (《最后的闺秀》三联书店 张允和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