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谷歌可以说是网络搜索的同义词,它独占世界网络搜索引擎90%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谷歌也曾经“栽”在网络药品广告上。
2001年以前,美国的广告主向搜索引擎网站支付一定费用,在某些关键词搜索中获得更高的排名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并不被看成有什么不妥。但后来有用户投诉称,通过推广“推荐”网站的链接,搜索引擎不良信息靠前,会误导用户,这引起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关注。
2003年,谷歌就曾因网络药品广告问题接到美国国会三个不同委员会的调查质询。而2009年曝出的大卫·惠特克事件,则让谷歌彻底形象扫地。
惠特克是一名美国假药贩子,长期通过网络向美国消费者出售假药。2008年,他从墨西哥被引渡回美国之后,为了立功换取减刑,供述了在明知不合法的情况下,谷歌广告销售人员曾经主动帮助他避开谷歌过滤机制,在网上投放假药广告。为了减刑,惠特克协助美国司法机构展开了一场“钓鱼式调查”。美国政府把惠特克伪装成一位广告商,试图在谷歌上投放美国政府禁止的固醇类药物广告。在被谷歌的审查程序拒绝三次之后,惠特克投放成功。随后他又投放了美国政府禁止的堕胎药、精神治疗药物的广告。
在这起案件中,谷歌的部分职员在惠特克的多次“诱惑”和误导下为几种在美国不允许线上推广的药物进行了推广,并且对包涵禁药链接的伪合法网站进行了推广,因而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罚。
2011年8月,谷歌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支付了5亿美元的罚款。
医药和保健品广告是谷歌重要的收入来源。巨额罚款后,谷歌打算彻底整改医药广告。谷歌发布了数万字的《保健和药品广告政策》,对宣传诸如与医疗保健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以美国为例,所有在谷歌投放药品搜索广告的网络药店,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互联网药店执业认证,处方药的网络广告商必须获得美国药房理事会的网络广告认证。此外,再加上谷歌主动的自动广告过滤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杜绝虚假医疗广告。
根据谷歌发布的报告,他们在2015年总计屏蔽了7.8亿条违规广告,封杀了21.4万家广告商;其中包括1250万条违规的医疗和药品广告,涉及药品未获批准或者虚假误导性宣传等原因。
(《法制晚报》5.10 李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