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朋友圈“鸡汤文”正逐渐取代电视购物,成为劣质保健品、假冒伪劣药品、减肥丰胸类产品的营销渠道。由于缺乏监管,虚假夸大广告效果,其产品质量会更差。
每天早上起来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刷屏。标题往往是这样的:《生活的坑往往是自己挖的》《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抑或是以专家学者口吻告诫你:《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
令人想不到的是,微信好友们转发的这些文章,是在为别人赚钱,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
转发文章,月入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鸡汤文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APP等转发平台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文章获得提成。“转发分享文章就能赚钱,躺着月入万元。”这样的广告语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可能出现。
记者通过微信及相关APP平台,搜索“转发文章”,能够搜到很多此类转发任务平台公众号。认证为“厦门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转发类公众号中,有“开始赚钱”“新手学堂”等功能,点击“开始赚钱”,会跳转到第三方页面,需要用户用手机号注册登录。
在多款任务平台转发页面,记者发现,转发文章不外“健康”“育儿”“风水”“情感”等类型,每篇文章都有转发及浏览收益,从0.01元到0.06元不等。
厦门这家转发平台客服人员介绍,用户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后,只要有人阅读,系统会自动统计阅读量,每次有效阅读,用户可以获得0.03元至0.05元,如果有人再次转发的话,阅读提成也同样分给注册用户。
上述任务平台称,用户还可以招收徒弟,当徒弟分享文章获得收入时,每次收入提现成功时,会有提现金额的20%作为初始客户的下线提成。
不难发现,转发平台上的每一篇文章末尾都植入了广告。曾经做过半年转发文章业务的网友“温水杯”介绍,2013年左右,各类的转发平台开始在微信中出现,去年达到高峰。“原来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到百十来块,后来转发平台多了,做的人也多,转发文章的收益开始下降。”
而那些链接在鸡汤文中的广告,也会视文章内容而定,比如健身类文章,头尾部的广告就会是丰胸、减肥等等。同时,这些鸡汤文的尾部都带有产品推广链接,只要点击进去,就会看到相应产品的功能介绍和购买链接。
“只要给钱,啥广告都可投”
在多个鸡汤文转发平台,每篇文章首尾均有大量广告,多涉及丰胸减肥、保健品等。
一篇“上班族经常感冒需要减减压”的养生文章内,植入大量广告,图片上的女性性感暴露,配文挑逗露骨。“艺校女生被潜规则”“17岁女友被囚禁”,点击进入后,则是一款男性保健用品的广告,当中的康复感言类似于色情文章。
同样在一篇转发10万+的新闻视频文章内,植入了大量的色情广告,点击进入后,发现是一款保健内裤的广告。
记者以投放广告为由联系了多家转发平台,工作人员均表示,不需要对记者的产品进行提前检测,即使不在同一城市,也可交钱直接上广告。对于产品质量,一位负责人表示,“不会检验你产品的真假,因为鸡汤文广告本身就有打擦边球嫌疑。只要产品不害人害命,别的都没事。
非正规平台的生意经
4月12日,记者联系到一家名为“微转淘金”的转发平台,该平台位于北京通州北关桥附近一小区内的三室一厅内。
该平台负责人王业武自称做茶叶生意,微转淘金只是公司的一款产品。“微转淘金主要接一些不能在正规平台投放的保健品广告。”王业武介绍,该平台广告主要按三种方式付费,一种是按文章点击量,通过文章将广告转入到产品页面,0.5元每次;二是按阅读量,把产品写在文章里面,加入产品和个人QQ微信号,一次阅读0.35元;还有一种是留电,广告上会让消费者留电话,平台再以每个电话60元卖给商家。
在微转淘金平台,王业武把保健丰胸美容产品归类到高风险广告,每点击一次,广告主需付0.5元。广告主通过预付费“充值”方式交费。比如某保健品广告一个月的预算是五万元,广告主就先充值五万,然后按文章点击量消耗,等消耗完了再进行充值。
王业武的说法得到了另一转发平台负责人印证。转发平台用大量的注册用户来吸引广告主。每次点击,广告主按0.35元到0.5元付费。
按照王业武给出的数据,如果碰上10万+的阅读文章,一篇鸡汤文的广告费就达3.5元,除去转发平台每点击一次0.01元至0.06元的成本,一篇10万+鸡汤文,转发平台赚3万元左右。
王业武称,“微转淘金”平台除了减肥、保健品广告,还有风水类的貔貅及高仿手表广告,这些出现在电视购物上的广告,如今都转战到了微信朋友圈。
无序的市场与监管空白
一位转发平台的内部人员介绍,转发平台最初的兴起就是面对微信群体,如今伴随着微信的发展而泛滥。
“去年年底,转发平台业务量达到高峰。伴随此现象,微信方面的封号屏蔽力度也开始加大。很多积累到大量用户的转发平台都开发了APP。或是通过公众号转入第三方链接来规避。”
某网络安全人士说,三四线城市及刚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喜欢转发一些骇人听闻事件及养生鸡汤等文章,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文章当中植入虚假广告,以此牟利。
“现在对于这类APP的监管,已不仅仅是漏洞,而是空白。程序本身不违法,但利用程序干违法的事儿,却很难监管。”这位网络安全人士表示。
那么,大量存在的转发平台以及背后的广告,该由谁来监管?微信团队及工商部门目前也都是以接受举报和提示风险为主,并无有效的监管措施。
(《新京报》5.9 赵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