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国建立和新中国建立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提倡工农教育,希望以成规模的社会运动来普遍提高民众的知识、能力和修养,他们的事业是否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当然还没有!我们至今也没有建立一个软硬件水平全国整齐划一的国民教育体系。
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已经达到可观的程度,远不是晏阳初先生在上个世纪20和30年代倡导平民教育的时候可以比拟。但是他所论及的平民教育原则仍然不可忽视:平等是人人所有的权利,唯有教育才能保障平等,因为改善民众的知识和素养,才能使之与“少数知识阶级”一样,有能力充分享受人类文明的精神和文化成就,成为“良好的个人”“健全的公民”。
最近大家鼓吹发展职业教育,倡导工匠精神,希望我们的工业制造和商业经营更加精细,从业人员的技能更加熟练,态度更加认真,以一个新姿态去市场上竞争,让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模式。其实德国、瑞士和日本劳动者那种让世界叹服的精益求精态度是整体国民素质的体现,绝不是单凭职业培训可以造就的。我们不能想象那样一种景象:员工一上班,换上整洁的工作服,操作精密的机床,就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而他们一出车间就进入一个开口脏话、满地吐痰、随意扔垃圾的环境。
现代工农教育即便是为了经济转型这样的近期实用目的,也不能仅仅办成职业和技能培训,而应该有浓厚的人文和道德素养培育的质。我们渴望出现的那种制造精密产品的工匠,在他们的业余时间,是需要阅读曹雪芹、雨果和托尔斯泰作品的。
(《北京青年报》5.8 彭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