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前期北京画坛的盟主、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引路人,陈师曾(1876—1923)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他的绘画中,葫芦画并不多见。从文献梳理与各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可知,陈师曾以葫芦为题材的画作不足十件,主要有《设色葫芦图》(天津美术馆藏)、《葫芦扇面》、《依样斗方》、《花卉条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和《葫芦条幅》等。
他所画的葫芦均为纺锤葫芦,大多为淡墨描绘轮廓,再填以淡青和鹅黄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很显然,这些多是描绘夏秋之际硕果累累的情景。在《设色葫芦图》中,他所绘三只葫芦错落于瓜棚豆架中,其赋色介于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彩之间。陈师曾先是题一穷款:“歹丂”,钤白文方印“画吾自画”和朱文方印“陈衡恪印”,然后再补题曰:“秋风萧萧百卉稿,吁嗟瓠兮可为宝。剖为大瓢不作樽,酌我妇子用醉饱。庆农有喜不知老。此三年前田间之作,当时况味,而今画之,恍若隔世耳。”钤朱文长方印“师曾”。陈师曾早年留学日本,深谙博物之学,对动物、植物、矿物及生理学均有研究。从葫芦的造型与赋色看,还能依稀见其受这种学问影响的痕迹,葫芦在生物学上的意义似乎已超越其画艺本身。画中所用的闲章“画吾自画”,则是陈师曾艺术理念的折射。他曾鼓励齐白石(1864—1957)大胆创新、肆意走出一条自己的画学道路,便用了一句“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的诗句来激励之。
陈师曾的花鸟画师承海派画家吴昌硕(1844—1927),而吴昌硕也是一个兼擅葫芦绘画的大家。吴昌硕的葫芦画,一般构图繁密,葫芦与枝叶交相辉映,密不透风,其技法则是以传统为主,设色鲜艳,藤蔓多为花青兼赭色,间亦用浓墨兼花青,而葫芦多为大亚腰,腰围浑圆,以赭色混合鹅黄直接绘就,并无勾线,偶尔混杂几只南瓜或白描葫芦,与画面相映成趣。吴昌硕常在画中题句:“胡芦胡芦,尔安所职?剖为大瓢,醉我斗室。”而陈师曾诗中“剖为大瓢不作樽”,很明显便来源于此。但在技法上,陈师曾已完全背离了吴昌硕,不仅构图疏松,画面有大片的留白,所绘葫芦也均为纺锤葫芦,且融合水彩技法,与吴昌硕大异其趣。
受陈师曾影响较大的齐白石也擅长葫芦,但与吴昌硕、陈师曾迥然有别。齐白石所绘葫芦一般用浓墨渲染大片叶子,以鹅黄和橙黄绘大小亚腰葫芦,偶尔也用白描写葫芦,有时喜欢绘一只工整的蛐蛐、蜻蜓、瓢虫或螳螂作为点缀,别具一番趣味。这种构图、趣味与陈师曾似有天壤之别。
(《人民日报》4.24 朱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