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
梁启超曾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尽管梁启超曾是旧式科举的成功者,却从不在家里建立封建家长式的权威。他对孩子们的爱是热情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梁启超一生留下了300多封信是写给子女们的。
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女们。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女儿兴趣不大,他便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拘泥爹爹的话。”
梁启超的儿女们都爱好广泛,长子梁思成善于钢笔画,构思简洁。酷爱音乐,与弟弟梁思永一起学钢琴,又学习小提琴。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热爱西方古典音乐,梁鉴曾听姑姑们说起,在“文革”期间,梁思礼曾在深夜将窗帘拉严,给女儿们放古典音乐的唱片。
梁启超称大女儿思顺为“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三女儿思懿被他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的代号是“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他直白的表达着对子女的爱:“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在他给次女梁思庄的信中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精美的手卷寄给你……”
1927年,梁启超去世前两年,他的肾病已经十分严重,经常尿血。在病痛折磨中,他更思念海外的儿女。他在一封对大女儿思顺的信中写道:“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若顺儿在旁边,我向她撒一撒娇,苦痛便减轻许多。”
梁启超晚年,家中经济困难。大女儿寄信给他,愿承担一些家庭费用。他回信说:“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带的送妈妈寿终正寝。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这几年来把几个弟弟妹妹交给你,省我多少操劳。最近更把家里经济基础由你们夫妇一手确立,这样的女孩儿,真是比别人家男孩还得力十倍。”
(《北京青年报》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