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印象里,似乎四川人和辣椒天生就该捆绑在一起。事实上,很难说李白苏轼吃到的川菜跟今日川菜有什么一致之处。
即便我们知道川菜中很早便使用食用茱萸、花椒、姜等辛辣调料,却无法想象《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所载古四川“臭恶犹美”是怎样一种奇特的口味。魏文帝曹丕《与朝臣诏》中说“蜀人作食,喜着饴蜜”,今天的四川恐怕也难以接受。
研究者愚人在《川菜发展史的断裂及其背景》中判断:“古典川菜肇始于东汉末与魏晋之交时期,定型同时达到高峰是在北宋时期,定型过程几乎花费了一千年时间。”四川地区从两汉到两宋,经济文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饮食文化也随之发达起来。杜甫曾由衷赞美:“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陆游的《剑南诗稿》谈到四川饮食的竟达50多首,可见川菜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刻。
然而,由于南宋末蒙古军队对四川的入侵,四川的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人口从南宋中期的淳熙二年(1175年)的1290万减少到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16.5万,大批人民和世族逃亡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明后期的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人口才恢复到310万。
四川元气未恢复,又遭明末清初战乱。杀戳,灭绝了人口,也切断了文化乃至习性的传承。灭绝性的屠杀之后,历千年繁育始达到鼎峰的古典川菜就这样在战乱中断裂了。
清初以后,清政府组织了对四川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史称“湖广填四川”。据说,在移民大军中,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小伙子,赖以充饥的胡豆进川后受到盆地潮气的侵蚀,很快发霉。这点豆子是他仅剩的口粮了。他思来想去,把生了霉的胡豆置于田埂晾晒,后又以鲜海椒拌而食之,竟发现它色鲜味美。这个偶然的举动催生了川菜中最有名的调料:豆瓣。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其中涉及了对川菜来说至关重要的调料:辣椒。
浙江是中国最早引入辣椒的省份。不过江浙人似乎并没有喜欢上辣椒刺激口腔的火热味道。辣椒进入湖南后才适逢其会,据说“海椒”一词便出自湖南,意思是它由海路进入中国。相比之下,贵州或许是中国最先普遍食辣的省份,贵州自古缺盐,当地人以辣代咸。
而对于当初的四川移民们来说,无论是蜀中道路的艰难,还是开垦荒地的劳苦,还有拉纤过滩的凶险,都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东西保证精神的旺足,于是顺理成章,带着天时地利人和,辣椒入川了。
乾隆14年(1749年)在成都郊区大邑县的县志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荤菜类:秦椒,又名海椒。”道光、咸丰、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开始普遍起来。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创四川》金城出版社 塔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