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人醉酒、醉茶,“醉油”者也十分普遍。在精心烹制美味佳肴后,自己是不是什么也不想吃了?还会感到喉咙发干、眼发胀,体重也慢慢超标?这些症状被称为“醉油综合征”。
“醉油”的“祸首”是高温下油烟中所含有的各种成分,如醛、酮、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丙烯醛(最简单的不饱和醛)。丙烯醛是高温下油脂水解产生的甘油,经脱水氧化后释放的有害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催泪性,吸入人体后会刺激并引发呼吸道疾病。很多亚洲妇女即使不吸烟也会患肺癌,主要原因是她们在烹饪时将油烧到很高的温度,从而释放出大量丙烯醛并吸入体内。
油烟与烹饪方式、油的质量密切相关。当食用油加热至150℃后,便会挥发大量“醉油”物质并开始生成聚合物,尤其是用一批油反复炒菜,生成的聚合物更多,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此外,劣质油下锅后也会产生较多的丙烯醛。当食用油加热到270℃时,就会产生强致癌物苯并(a)芘。由于油烟颗粒较水蒸气重,不易上扬,常规油烟机很难在第一时间将有害物质排出,炒菜时一部分苯并(a)芘就会直接进入掌勺者的体内,日积月累可能导致疾病。
防止“醉油”应注意以下几点:购买近期生产的小包装油品;不可反复使用食用油;不高温烹饪,多采用煮、蒸、凉拌等方法;注意厨房通风。
(《大众医学》2016年第3期 黄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