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社会乡土观念很重,不论是做官的仕人,还是商人游子,晚年都想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古代官员的告老还乡,一定程度上带动着乡村的社会文化发展。
当代官员退休返乡的数量和规模,和古代不可同日而语。调研发现,当前退休官员返回乡村成为新乡贤,仍是少数人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社会环境及文化心理的剧变,制约着退休官员融入乡村、惠及乡土。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安白表示,过去文官致仕、武将解甲,官员在家乡拥有土地与房产,回乡成为一种合乎自身利益的选择。如今返乡官员在农村难有立身之地,不是租房居住就是借住在亲戚家。
此外,现在的官员退休待遇、医疗保障等生活要素已经与所在城市完全绑定。回到乡村,生活条件将发生极大变化,很多是依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一位江苏盐城籍退休干部夏先生说,几十年在城市工作,医保、社保都在南京。回老家后,异地衔接比较麻烦。“再说苏北农村医疗资源无法与南京相比,上了年纪的人,万一有个急病,从村里开车到市里医院要一个多小时,救治哪来得及。”
山西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说,一些官员之所以不愿回乡,除了客观条件制约外,还有一些主观上的顾虑。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与农村联系较少,回来之后和村民沟通交流不太适应,也有一些村民对这些退休官员的期望值过高,官员回来后落不下好。
“返乡要给当地带来发展成果,老百姓才觉得你有价值;如果你不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会觉得你才干不够,往往不会尊重你。”一位退休官员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退休官员经过了党和国家的培养,尤其是县处级以上干部,在各个岗位上都经过了锻炼,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见识决定眼界,这些人对农村未来发展看得较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他们还乡干事创业,惠及一方百姓。
(《半月谈内部版》2016年第3期 刘巍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