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9日 星期六

    再也不怕和人打交道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9日   07 版)

        ■【美】莉尔·朗兹

     

        在社会交往中,如何与人交流是一门大学问。交流的障碍不仅是怯生腼腆,过分老到世故也让人生厌。美国人际沟通专家莉尔·朗兹介绍了几种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

     

        不要过分热情

     

        所有人都会精心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感受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程度。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大家都会留意别人在交流中的活跃性如何。换句话说,就是判断“谁更想积极展开交往?”

     

        比如说你是一个销售员,正在向潜力客户进行推销。你满脸堆着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上,对着客户亲切地说:“哎呀!您能大驾光临我实在太荣幸了!”停!打住!你猜对方此时会怎么想?咦!这小子这么急着卖东西给我?嗯,肯定有什么猫腻!弄不好这产品有水分,我还是悠着点,别上当!

     

        反过来,你还是那个销售员,只不过态度低调很多,只是握了握对方的手,然后不卑不亢地说:“谢谢您光临本店。”你猜对方又会怎么想?嗯,这家伙看起来对自己的产品挺有自信,说明卖得不错,或许我该买一个试试。

     

        看来,当买卖双方都表现出同等程度的交流欲望时才能快速建立对话基础。可是,怎样才能掌握这种技巧呢?很简单,你只要记住让对方先开口即可,然后根据对方的意愿强度调整你的应对策略。

     

        留下好的告别印象

     

        德国心理学家海德薇格发现,在一长串事物中,人们总是对最后一项印象最深刻。因此,告别印象可以说和第一印象一样难忘。老练的辩护律师总是把最关键的辩护留到最后一庭,这样往往能决定被辩护者能无罪释放还是被送上电椅;演讲者会为构思一个完美结局而茶饭不思,他们就是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征服观众。

     

        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得到一些启发。告别时,一定要像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时那样努力。请牢记这一点,无论是经营友情还是事业关系,说“再见”时一定要和初次见面说“你好”时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和朋友分离很久之后,你们之间的话语不再像往日一样热情,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在离别时留下的告别印象不佳。

     

        账单洒脱付

     

        在餐厅请客吃饭,结账时往往是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虽然处理的方式有好多种,但其中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双方都抢着付钱。那情形、那气势,好似两只塘鹅一起冲向水中的同一条鱼,唯恐让对方占了先机自己失了面子。几番争夺下来,这场好戏不但扰了四周的食客,还让服务员十分尴尬。最糟糕的是,你们的豪爽似乎并未产生什么积极效果,反而让人们颇感俗气。

     

        其实,想要避免这种闹剧很容易。你可以比对方提前赶到餐厅,预先付款或者趁就餐中途去洗手间时顺便把单买了,这样就洒脱多了。

     

        (《再也不怕和人打交道》上海科学院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