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9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9日   08 版)

        勿将民企困境归咎《劳动法》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人频频在公开场合对《劳动法》发出批评。他们认为,《劳动法》强制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的规定,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并严重影响中国经济。这样的看法陷入了一种误区。

     

        首先,大量民营企业落实《劳动法》存在相当程度的折扣,同时,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的。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是个市场的自然现象,而不是立法的人为扭曲。

     

        其次,中国劳动者福利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总体来讲仍然不够。低福利、低保障虽然有利于降低理论上的劳动力成本,但在实践中未必有利于经济质量整体提升。劳动收入越低、劳动者越没有保障和尊严,劳动者的主体性就越弱,创造性、责任感就越低。

     

        再次,不能简单地把民企的生存困境归咎到保障劳动者基本福利的《劳动法》上。中国民企的生存困境是由税负、信贷、执法环境、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把民企解困的思路,寄托在打压劳动者本不高的福利之上,不仅不道义,而且不科学。

     

        (《中国青年报》3.16 储殷)

     

        减少加分就是增加公平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两会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项目。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

     

        正所谓“兴一利生一弊”,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利弊相依的,关键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高考加分政策而言,其利在于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唯分数论”,让综合素质较高或特长考生获得优先上大学的机会,但相比而言,其引发的种种弊端更加严重和普遍,更加突出和刺眼。如果说高考“唯分数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公平,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较低层次的公平都屡屡遭到破坏,这自然让人们无法容忍,宁愿回归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较低层次公平。

     

        在这个意义上,大幅度削减高考加分,是“两弊相权取其轻”。

     

        减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尽可能压缩加分项目,就相当于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它比加强监督更有效,比事后究责更管用。

     

        (《检察日报》3.9 浦江潮)

     

        烟盒不印警示图,“怕”什么

     

        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人士表示,在烟盒上印制烂肺、烂口、骷髅等警示图标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且目前没有增加图标的打算。    

     

        烟草产品本非我国原产,根本就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原有之物,而是迟至明清时期才传入我国的舶来品。那么通过警示图标来严控这种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舶来品,如何可能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

     

        更重要的是,对烟草产品及吸烟嗜好,我们实际上也并不存在什么支持它的文化传统,反倒是不乏反对它的文化传统。

     

        既然在烟盒上印制警示图标,并非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那么它究竟“不符合”什么呢?背后的答案真相,无非还是它并不符合与烟草消费相关的巨额政府税收利益。数据显示,2015年烟草行业上缴财政总额10950亿元,同比增长20.2%。而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同口径增长仅为5.8%。

     

        从整个社会长远根本利益角度,较之烟草带来的潜在健康危害,眼前一时的烟草税收利益看似巨大,最终必然是得不偿失。

     

        (《北京青年报》3.16 若夷)

     

        急诊不容慢郎中

     

        陕西勉县一名中年男子,因胸闷心慌到县医院看病,急诊科医生让他先到心电图室做检查,但心电图室不见医生。18分钟后,病人栽倒在地。患者终因“室颤”不幸身亡。

     

        “室颤”(心室颤动)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症,有数据显示,有90%的猝死患者与“室颤”有关。在医院管理日益标准、医疗流程日趋规范的今天,让一名室颤患者等待18分钟,是有违现代医学要求的。

     

        按照原卫生部2009年印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急诊科应该配备心电图机,急诊科的医生应当掌握室颤等疾病的心电图诊断。从这个角度说,仅仅为了做一个简单的心电图,就白白荒废18分钟,这显然不符合规范急诊的管理要求。

     

        另外,从医院的应急管理要求来看,重要岗位18分钟无人替代,不符合现代医院管理要求。

     

        对危重患者疏于保护,急诊建设不到位,医院的应急管理有漏洞,共同催生了这样一起急诊室里面的慢郎中,让一名患者以一种令人遗憾的方式离去。这也折射出我国当前基础医疗设施的不足和管理的不到位。

     

        (《京华时报》3.16 善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