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9日 星期六

    “真假王娜娜”错位的13年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9日   01 版)
    王娜娜

        一张被做了手脚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让河南周口两个女子走上不同人生轨迹。最终一个人如愿上了大学,一个人只能外出打工。如今,13年过去了,真相浮出水面。

     

        得知顶替者张雪(化名)学历被注销的消息后,33岁的王娜娜松了一口气,转而又陷入纠结。朋友圈里,她曾写道,“我本意不想伤害谁。”

     

        等待最终的处理结果

     

        去年10月,发现自己上大学的机会被人顶替后,王娜娜从洛阳往周口跑了8次,找顶替者,找学校,找教育局,没有结果,“当时就希望能把顶替者的学历注销掉,这样我就能办信用卡和小额贷款,至少不影响我正常生活。”求助媒体不到一星期,她最初的目的很快实现了。今年2月28日,顶替者张雪的学历被注销。

     

        网友一度怀疑顶替者的父母“不是有钱就是有权”。张雪的父亲张志强说,“我就是个下岗职工,现在老婆还在饭馆给人家洗碗,我在银行当保安。出了这事,保安也当不成了。”张雪也从就职的学校辞职了,事发前,她在周口市商水县的一所职业专科学校当语文老师。

     

        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

     

        闲下来的时候,王娜娜还是会想以前,“要是当年上了大学,又会是怎样?”

     

        她的高中时代是在老家沈丘度过的。“家里四个孩子,因为穷,弟弟妹妹不上学,为了让我上学,父母卖了好几次猪。”2003年,在沈丘县复读一年后,王娜娜第二次参加高考。

     

        高考前,王娜娜一心梦想着当个英语老师。第二次高考,她考了399分,那一年,35公里外的周口市,张雪也参加了高考,但她落榜了。“考了300多分,上不了大学。”张志强回忆。

     

        那一年,河南省高考一本录取线为575分,王娜娜的分数够得上普通类考生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高职高专二批建档线(340分)。

     

        但直到当年11月,王娜娜也没有等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于为何没有主动找学校问,她想了想说,“那时候也傻,农村娃,不知道找谁问。”

     

        王娜娜“接受了没考上大学”的事实,她把准考证、成绩单都收藏起来,背上行李,去了南方,“到一家工厂打工。”

     

        王娜娜没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张雪的命运。拿到舅舅交给她的录取通知书后,也曾心里没底地询问过上面的名字。

     

        “她舅舅说,你甭管,上你的学就行。”张志强回忆,闺女顺利上了大学,报到那天,学校已经开始军训,“也没人审查我闺女的身份证。”在入学9个月后,张雪的母亲王某替女儿到派出所申请了改名,名字正是录取通知上的王娜娜。

     

        张雪开始用王娜娜的名字生活。家里,没人喊张雪“王娜娜”,都叫她的小名。但在张雪的大学和后来的工作单位,“王娜娜”是她唯一的名字。

     

        “王娜娜”们的教师梦

     

        在张雪上大学的第2年,王娜娜已经从南方回到了河南。因为“没有学历、找不上好工作”,2004年,王娜娜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习平面设计。2005年,她开始在郑州一家打字复印店上班,每个月赚300元。

     

        2006年,张雪拿到了毕业证。毕业前,她报名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张志强回忆,女儿最苦的日子就是支教的时候,“每个月只有三五百元的补贴,但她还是坚持想当老师。”

     

        而另一个曾经想当教师的王娜娜,只能把梦想珍藏。2006年,她辞了复印店工作,去了一家正规的小公司上班,薪水涨到了800元。第二年,王娜娜结了婚,嫁到了洛阳。

     

        2010年,支教的张雪通过了淮阳县的招教考试,考到了城关三中。在这里,张雪工作了2年。在张志强的印象中,闺女上班几乎没有缺勤过,从周口市区到淮阳县,30多公里路,每天骑着电动车上班。“女儿太喜欢教师这个工作。”

     

        偶然发现被人顶替

     

        如果不是去年的一次偶然因素,王娜娜发现自己被人顶替的时间可能还会延后。

     

        去年5月,她在申请信用卡时,被告知银行查到的“大专学历”与她提交的“高中毕业”不符,王娜娜很快意识到她的信息可能被人冒用了。

     

        事实上,王娜娜在2013年,就有机会发现有人冒用了她的信息。那年,她申请小额贷款,资料提交后,贷款机构没有批。“我问过原因,说我登记信息不符,但当时我没在意。”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王娜娜发现,她“毕业”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名字、身份证号和出生日期都是我的,但照片上的人不是我。”

     

        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寻找那个用她名字上学、工作的女子。辗转多人后,王娜娜找到了对方的电话。但对方一开始就强硬的态度,不友善的言语,成为她维权的导火索。“为这么个学校你折腾啥,就算你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当上老师。”现在回想这句话,王娜娜仍觉得刺耳。

     

        直到现在,王娜娜也没有见到那个“假的她”。之后,再与王娜娜直接联系的人,变成了张志强。张志强承认他与王娜娜协调过多次,“她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是注销学历,第二是赔偿30万元,第三是公开道歉。”

     

        在为女儿出面沟通的过程中,张志强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亲戚说的那句,“这事儿你闹到联合国也没用,还是得周口管。”

     

        核查所有疏漏的环节

     

        2月25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宣布成立调查组“彻查此事”。此后,周口市公安、纪检、教育等部门也组成了调查组。“假王娜娜”如何拿着他人的录取通知书通过入学审核、学籍登记乃至顺利毕业、工作,这一流程上各个环节审核机制是否存在漏洞,都成为调查方向。

     

        “我最多只能拿8万,30万我实在拿不出。”张志强说,王娜娜的赔偿要求提出后,他决定卖房。

     

        王娜娜并不了解张雪的情况。“我不恨她,我俩都是受害者。”2月底的一天,张雪在父亲的陪同下回到已经毕业了近10年的学校。

     

        “她提交了一份手写的道歉信。”知情者称,张雪承认她错了,愿意承担责任,向社会和王娜娜表达了歉意。“她说,把事实说出来后,她觉得‘终于解脱了’。”

     

        (《新京报》3.16 刘珍妮 张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