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蓝鲸等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
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永远消失。气候变化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美洲大陆是这次大型动物大灭绝的重灾区。牛津大学的生态学家们研究发现,南美大陆绝大部分营养元素都是被河流带着从安第斯山脉流向亚马孙平原,但河流经过的范围有限,只有两岸的部分地区才能受益,大部分缺乏河流的内陆地区只能依靠动物的活动来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昆虫和鸟类等小型动物虽然可以做这件事,但它们要么承载总量太低,要么活动范围有限,对于营养物质的扩散能力远不及大型动物。
在海洋中也有同样的问题。由于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磷元素从海底运到海面的总量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万吨。
科学家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同时扩大家养大型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期 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