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害怕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由来已久。霍金很早之前就表示,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可怕的事物;而工程师马斯克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
这似乎难以理解,因为无论是手机导航或是无人驾驶等,看上去似乎都是利好的一面,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为什么我们还是恐惧它们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先要搞清楚人工智能的分类。研究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顺序是:弱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当的“强人工智能”和全面超过人类智能的“超人工智能”。目前,弱人工智能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无人驾驶技术等,而真正令巨头们感到忧虑的,主要是后两者。但人工智能要从情感、行为和认知三个维度全面模拟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超人工智能”还只是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想象。
——金楠(专栏作者)
机器真能主宰世界吗
人类无法想象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从技术手段上来说,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类智能。”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吴立成举例道,虽然我们对外星人还一无所知,但人们也总是倾向于认为外星人能超越人类,理由是浩瀚的宇宙存在无限的可能。但吴立成同时认为,实际上人工智能不会超越人类,因为人工智能是由人类来研制的,当人们发现未来人工智能的某项技术有可能导致超越人类的智慧时,人类完全可以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将其终止。“原因不在于技术上不可能,而在于人工智能是在人类的控制下发展的,人类掌握着控制权。”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人赋予的,所以不必恐慌和害怕,同时人也会意识到安全性的问题,给它装上类似阀门的东西,控制它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所以我们应该为人工智能的进步高兴,它不是洪水猛兽。‘人机大战’,获胜的实际上是人类的智慧。”
人类与机器携手并进,也许这就是未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解放人类的智力,让我们走出单一的企业,进入多姿多彩的社会平台,使我们有更多的个人时间,享受学习、工作、生活。这是社会的进步,是螺旋式上升式的发展,不是机器主宰世界,而是走向人类主导但更加美好的世界。
——叶乐峰(媒体记者)、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阿尔法围棋给人类的警醒
至少今天,我们不必担心人工智能奴役我们,它们仅仅是我们的工具。那我们该担心什么呢?一旦当机器供养着人类,人类达到了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人类真的还会有动力去追求更宏伟的目标,自我实现吗?还是会醉生梦死、无所事事地活着?
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曾经提出过警告,打造智能“助手”或许会重蹈古罗马人的覆辙,古罗马人让他们的希腊奴隶替自己思考,结果主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毫不夸张,类似的情景正在现实生活中悄然发生着,长期使用智能工具使人们患上了严重的“依存症”,过度沉湎于“屏幕”不能自拔,个人行动参考和价值取向都要去向“屏幕”寻求依据,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人们的惰性,蚕食着人们主动思考的能力,甚至造成了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日常智能工具高出N个等量级的人工智能,是否会让我们患上更严重的“依赖综合征”。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陆晨(媒体记者)
(新浪专栏 光明网 微信 思客 人民网 3.1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