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

    “南海一号”:沉睡800年的繁华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2日   05 版)

        位于广东西南沿海的阳江,古称高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航线上重要的中转补给港。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矗立着一座庞大的“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的主人是一艘古船,1987年“首秀”于广东台山上下川岛海域,后世名之“南海一号”。经考古专家认证,此船诞生于南宋中晚期(13世纪早中期),如今已有800多岁高龄。

     

        “南海一号”船体残长22.15米,最大船宽约9.9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6万至8万件。截至今年1月5日,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铅锡器53件、铁器11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记者前往考古现场,请参与“南海一号”沉船发掘项目的专家谈谈古船的来龙去脉、几世沉浮。

     

        在工地上,“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领队之一刘成基,并没有像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带着口罩防“毒气”。他一手拿着记事本,一手持笔指挥,忙得脚不沾地。近千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大体被分成2层:地上一层是工作室和文保用房,地下一层是沉船发掘现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合作,在广东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莱茵堡号”没找到,却意外发现了另外一条中国的古代沉船。

     

        刘成基介绍说,当时,英方根据荷兰图书馆的记载,“莱茵堡号”载有白银6箱、锡锭300多吨,苦苦探寻了2个多月,“莱茵堡号”仍了无踪迹。就在几近绝望之际,中英联合打捞队在广东台山上下川岛海域竟意外捞起来一条长1.7米、重600克的金腰带。

     

        金腰带的发现和同时出水的完整瓷器,让中方果断中断了这次打捞,并将这247件文物带回广州鉴定。

     

        2000年4月,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水下考古队,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调查、定位、试掘。

     

        整体打捞工程自2007年1月下旬开始。今年45岁的王志杰,人称“二哥”,曾参加过广东省首届水下考古潜水培训班,是广东省资深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2007年6月,王志杰等12名水下考古队员被派到台山海域水下作业。 

     

        从“身无一物”到金银满船

     

        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刘成基说,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和船型判断,“南海一号”沉船是长宽比较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船体保存较好,存有一定的立体结构,这在以往的我国沉船考古中较为鲜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造船史、海外贸易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达两年多的发掘过程,平淡而充实。唯一一次让刘成基喜不自禁的是金器的集中出水。2014年的初夏,有通知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即将前往“南海一号”视察。

     

        当时,工地上的大伙儿有点发愁,出土的都是瓷器、铁器,好像没啥“拿得出手的宝贝”。孰料,就在刘延东副总理“登船”的前一天,考古人员在船体前部左舷外侧发现了一个装满金器的漆木盒。

     

        “木盒口径约15厘米,里面塞满了金器,有金项链、金戒指,还有金叶子等,大家高兴坏了。”刘成基至今眉眼间尽是笑意。

     

        沉船本身就是珍贵文物

     

        根据刘成基的推断,“南海一号”可能是从福建沿海某港口满载货物后,在前往东南亚、西亚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途中沉没于海底。从目前船体的倾斜程度判断,左舷略高于右舷,“对沉船原因,业界有两种说法,一是过载导致沉船,二是触礁。我更倾向于后者”。在船货摆放方面,船内各舱之间的货物品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道横向隔舱都被纵向分成左、中、右3个小舱,且左舱和右舱摆放的物品大体分量相当。果不其然,细心观察,可以看出:如果左侧铁器,差不多右侧也是铁器;左边是瓷器,右边也会是瓷器……

     

        在出水文物中,占比最大的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中,以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福建德化窑白瓷、青白瓷,磁灶窑酱釉、绿釉瓷,闽南青釉瓷以及浙江龙泉系青釉瓷为主,器型包括:壶、瓶、罐、碗、盘、碟、钵、粉盒、炉等。

     

        金页、银铤上,多有店铺名称、重量、地名、成色等戳记,如银铤有50两、25两和12.5两三种规格,反映出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并已延伸海外。而船货中一些器形较为特殊的外销瓷器、浓郁异域风格的金饰品、朱砂、水银和剔犀、剔红漆器等更加引人注目。

     

        预计,船内考古发掘工作2016年基本结束,后续还将开展船外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保护和展示等。”正在做扫尾工作的刘成基畅想着,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将来,船体的龙骨出来以后,对于船身的构架基本就清楚了。“沉船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在考古人眼中,残缺也是一种美,关键是文物能够带给世人怎样的文化信息,它有没有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否能够揭示历史上的谜团。”

     

        (《文汇报》2.24 付鑫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