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

    李雪健:演员的自我修养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01日   03 版)

        不久前,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演员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坚持。他说:“为了观众,我就要玩命。”

     

        当演员的契机

     

        我属马,今年62岁。我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会当专业演员。上世纪70年代后期,粉碎“四人帮”以后,很多文艺团体恢复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被借调到北京来,跑龙套,干杂活儿。

     

        到了北京,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当专业演员。因为我有业余的舞台经历,二炮话剧队想留我当专业演员,还让我回了趟家。我回到父母身边,阿姨们都说,这个孩子从小就看着有出息。可是15天探亲回来后,他们又说不留我了,让我回部队。这真是伤自尊啊,怎么办?当时剧组的导演就给了我一个考到空政话剧团的机会。

     

        我学当演员的第一课,老师就教我们“做戏先做人”。演员也好、导演也好,在旧社会那可是三教九流中的倒数第二流“戏子”,如今不仅有了好身份,还给了演员一个好名声。演员干好了就是人民艺术家,人民艺术家干好了就是心灵的工程师。

     

        部队生活的历练

     

        我1970年当工人,1973年当兵。部队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熔炉。我当业余宣传员的时候,专业的艺术团队经常来部队慰问演出,那时我们揣着自己种的瓜子花生,背着背包当板凳去看演出,就像过年一样。我记得昆明军区杂技队来演出的时候,临时用高台定位车在山里搭了一个舞台。有位演出的“老大姐”也就二十五六岁,一阵风吹过来,她从高台定位车上摔了下来。我们说赶快拉她到卫生队检查检查,可她只用杯子漱了下口,我亲眼看到吐出来的水是红的。她吐完以后,又上台坚持演出,台下的战士们见了没有不掉泪的。

     

        这名文艺工作者对艺术的敬业感动了战士,感动了我们。我成了她的粉丝,之后回家或者路过昆明,都会到她所在的单位去转一转,这是一种追星的满足吧。

     

        大难临头离不开家人

     

        2004年的时候,经过三四年和病魔抗争的艰难生活,我又能演戏了,所以那个猴年我给爱人送了一幅猴子的画。一个人遇大难的时候,最离不开家人。

     

        我爱人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观众,我每一部戏的第一个观众就是她。演得好,她比谁都高兴;演得不好,她比谁都往心里去,都生气。比如说,我曾经出过错,有些字念得四声不准,南腔北调。那个冯敬尧的台词,我当时就没说准,她跟儿子给我打电话说替我脸红。她说,你是面对观众,你是干这个的,怎么可能出这样的错误?这是不允许的。

     

        在电影《台湾1895》中我演李鸿章,我有句台词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我给说成了八国联军。我爱人她就不干了,说这错大了,少说有一个星期和我过不去。这让我长记性,这是耻辱。没有爱人,没有儿子,没有家人,就没有现在的我。

     

        演员要自知,不能给荣誉丢人

     

        没得荣誉的时候其实挺想得的,记得我得了首届梅花奖时,回到家自己一会儿把奖杯搁在这儿,一会儿把奖杯搁在那儿,非常高兴。为什么?这是观众、专家对你付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力量。

     

        后来又创作了一些角色后,慢慢地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奖其实是观众把对戏中人物的情感寄托在了演员的身上。比如《焦裕禄》得的奖杯,那是大家喜欢焦裕禄,我沾光了;《渴望》中的宋大成也是,那是大家喜欢这个好人,所以我又沾光得了奖。

     

        演员要自知,这个角色的成功,是编剧扎根生活写出来的,是导演带领全组创作人员一起创作出来的。只有自知,才能明白你应该怎样对待这个荣誉,怎样把它变成动力,把它变成力量,去更好地创作,不能给这个荣誉丢人。

     

        (《解放日报》2.19 李雪健口述 徐蓓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