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想起两个小故事。
一战期间,英德两军在比利时恶战,战况惨烈,尸横遍野。1914年末,也就是一战的第一个圣诞节假期前,101位英国妇女参政运动者给德国与奥地利妇女寄出了一封“圣诞节公开信”,呼吁双方休战。
教宗本笃十五世也呼吁各国政府签订正式的休战协定,恳求他们“至少在天使歌咏之夜,让枪炮沉默下来”。然而,交战双方都严正回绝了民众和教宗的呼吁。
尽管双方没有同意休战,但仍有大约10万名士兵沿着西线陆续停火。12月24日平安夜这天,英军和德军的士兵都布置起圣诞树,点起蜡烛,唱着圣诞颂歌,彼此祝贺圣诞快乐。渐渐地,在一些无人地带,士兵们开始交换食物、香烟和酒等小礼物,有的还互赠纽扣、帽子等纪念品。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15年圣诞节,双方不但不顾上级禁令,不约而同地休战,而且还进行了一场友谊足球赛。从紧张残酷的战事中暂时解脱的士兵们,在赛场上放肆地奔跑、追逐、嬉闹。然而,和平只是暂时的,过完圣诞节,仗还得接着打。
不过这场球赛在战后成了一段佳话,那些放下枪支和仇怨的士兵,似乎让后人看到了和平的可能。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狱警讲述的:临近除夕,平时势不两立的囚犯们也安分起来,架也不打了,剪纸的剪纸,写春联的写春联。除夕当晚,狱警跟犯人一起吃饭,饭菜也比平时丰富。囚犯们以饮料当酒,互相干杯,之前的仇怨似乎也一笑泯去了。年初一到年初三,犯人们不用劳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初四之后,大家就要恢复之前的秩序,该劳动的劳动,该打的架也会继续打。
这两个故事一外一中,一个圣诞一个春节,其实说的都是节日对于我们的意义。
生活在大城市里,有时候就像一个囚犯,被囚禁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成了一种奢望。有时候,我们与那些陷在战争泥沼里的士兵无异,商场、官场、职场上总有大大小小的战役和难缠的对手,永无“停战”的一天。无论是中国的年还是西方的圣诞,都是以某种意义让人休息几天,让疲惫的人们在一年里面有一个喘息的机会。
(新华网思客 1.29 冯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