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发现,通过植入人造视网膜可以让盲人获得部分“视力”,主要原理是利用长度不同的电脉冲让视网膜植入体获得更高分辨率,从而使盲人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
该研究针对的是一种叫做“色素性视网膜炎”的遗传疾病,它的病发部位在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中。婴儿出生后,随着年岁增长,感光细胞不断恶化,人就会逐渐失明,但由于视神经仍然存在,因此通过电流刺激有可能恢复视觉。
科研团队使用一种视网膜植入体,它能够让完全失明的人恢复部分视力,虽然不能完全看清颜色,但实验中大部分病人都能够看到黄光和白光以及物体的运动或大物件的轮廓。
“仿生眼”包括一副装有小相机的太阳镜和微型电极,手术植入过程涉及将一个个微型电极安置到患者的视网膜上,每个电极都充当图像中的像素。之后,研究人员为病人佩戴上太阳镜,面对场景时,太阳镜上的相机就会拍摄下眼前的画面,之后通过无线电信号,将图像发送给病人视网膜上排列的电极。微型电极再发出电脉冲刺激眼睛中与成像有关的细胞,形成近似眼前场景的图形,比如当你阅读书籍时,电脉冲在视网膜上形成汉字或字母,当你欣赏风景时,视网膜上就形成山水建筑物等的轮廓。
(《北京青年报》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