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发起评选2015年度“科学”流言榜,经初选有15条传播较广、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流言入围。
例如:“自制水果酵素能瘦身美容”“定位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等看似具有“科学”含量的流言,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流毒甚广、影响甚深。为什么这些“科学”流言让人猝不及防?一者披着“科学”外衣,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识别其谬误;再者,这些流言的论点大多似是而非;还有,这类流言多数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如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等。
形形色色“科学”流言肆虐,表明了当前科普工作的不足之处。科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人们增进常识、识别谬误?其实,遏制“科学”流言泛滥成灾,具备科学知识是前提,但个人的理性判断能力更为重要。
(金羊网2015.12.30 魏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