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耳熟能详,而“过度教育”的概念却很陌生,许多人对其并未重视。
美国学者弗里曼曾提出“挤兑效应”理论,即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其中很多毕业生只得去从事只需低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从而与低学历劳动者发生就业竞争,导致低学历者不得不去从事更低端的工作甚至失业。后来,人们把“挤兑效应”释义为“过度教育”。
反观当下中国,所谓“入园难”“择校热”“补课热”“高考热”“考研热”等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度教育”惹的祸。由“过度教育”生发的诸如损害孩子兴趣、伤害孩子自信、扼杀孩子潜能、影响孩子全面平衡发展、破坏家庭亲子关系和谐等问题,在周遭早已司空见惯。
“接受合适的教育”需要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需要社会舆论引导,更需要教育本身率先转型。全社会推崇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风尚,就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
(《新民晚报》2015.12.30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