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可以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纵观整个自动驾驶技术历程,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驾驶员辅助,这是自动驾驶的最初阶段,即为驾驶员在驾驶时提供必要的信息采集,关键时刻给予清晰明确的警告。目前市面上很多车型搭载的车道偏离警示、碰撞警示和盲区预警均属于此阶段的功能。
其次,半自动驾驶。在驾驶员辅助阶段的基础上,若驾驶者在得到警告后,仍没能做出相应措施,系统能让汽车自动做出相应反应。
再次,高度自动驾驶。这一阶段,系统能在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让汽车提供长时间或短时间的自动控制行驶。
最后,完全自动驾驶。在无需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这一阶段意味着驾驶员可以完全脱离驾驶行为本身,将所有的控制权交给车辆。
从技术层面上讲,目前自动驾驶遇到的问题主要还是车辆在恶劣的、复杂的路况下如何做到准确的模式判定,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自动驾驶车的“眼睛”——雷达、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的可靠性和分辨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法律层面讲,自动驾驶车辆一旦出现事故,责任分担也成为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美,都没有马上实现智能驾驶的可能。但从整体上看,即便是到预定时间,无人或者智能驾驶已经商业化,但要大规模普及依然路途漫漫。
(《工人日报》12.16 穆正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