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化解房地产库存”写入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当中,提出要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直言:“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量有望接近或超过2013年的最高水平,但从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来看,截至11月已经超过6.9亿平方米。”自2011年开始,我国每年商品房待售面积都要新增1亿平方米左右。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施正文认为,房地产库存是一种极大的资产闲置和浪费。不清理库存,新的需求很难调动起来。过高的房价,同样不利于科学调配房地产资源。虽然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房子并不愁卖,但一些二三线城市,未来市场预期不明朗,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央明确提出“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等于给公众一个明确的预期和市场走向,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李超表示,未来,房价应该是稳中有降的趋势,不会快速下降。
为了化解房地产库存,会议还提出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等措施。
李超表示,以前提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和住房问题都是单独提,但这次是把城镇化与解决住房结合起来提。李超认为,目前的政策可能是把农民工引向三四线城市购房。
李超表示,随着二三线城市限购逐渐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也在逐渐退出,不过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全面退出短时间可能不大。
学者马光远则表示,如果真的希望未来成为市民的农民工成为买房的主力人群,就必须在户籍制度、在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上着力改进,只有农民工在一个城市里享受的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够跟上,买房对他们才有意义。
(《北京商报》《新京报》《京华时报》12.22 蒋梦惟 王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