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钧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海安县城的东北隅,海安人称韩国钧故居为“韩公馆”。“韩公馆”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青砖黛瓦,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扬派建筑风格的宅院。
大院共有四进。跨过两尺高的门槛,走进门厅,地面上有一幅花瓶里插着三支戟的彩色磨石图案,寓意主人官运亨通,“平升三级”。屏门上,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韩国钧先生故居”匾额。
韩国钧出生于清咸丰七年(1875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科举进入清末官场,在清末和民国的宦海中沉浮40多年。宣统元年(1909年),韩国钧奉调奉天交涉司,次年兼任葫芦岛商埠督办。1912年6月,韩国钧接吉林民政司任,开始主持一省政务,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辞去江苏省长之职,回归故里。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华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对此,韩国钧是警觉早、斗争早的中国人之一。1940年春,新四军挺进苏北敌后,韩国钧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司令员陈毅相见恨晚,交往密切。韩国钧应陈毅之请,力求避免内战,邀请韩德勤、李明杨、陈泰运等苏北地方实力派及周围八县代表,在海安召开联合抗日座谈会,会议地点就在韩公馆的小洋房里。韩德勤拒绝出席,这一次会议使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摩擦反共的面目大白于天下。小洋房因此成为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载入华中人民抗日战争史册。
1941年2月,日军再次进攻海安,韩国钧因年老体弱,不愿远离故土,就近避居到海安之北的徐庄。不料,韩老避居之地被敌伪侦知,9月的一天,日伪军警包围了徐庄,驻海安的日军司令山下闯进韩国钧卧室,对韩宣布:“奉日本天皇、南京政府、泰州行营的命令,请老太爷去南京出任江苏省长。”韩国钧镇定地回答:“我年事已高,走不动了,是不会出来的。”几天后,驻南通的日军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旅团长南浦襄吉、汪伪政府秘书长李士群等人又赶到徐庄,再一次威逼韩国钧出任伪江苏省长,同样遭到韩国钧的痛斥和拒绝。由于韩国钧在苏北地区的名望和影响,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杀害韩国钧,遂将其软禁在徐庄。韩国钧遭敌伪迫胁,义愤成疾,且病情日重,他拒绝服药,于1942年1月23日不幸逝世。
韩国钧临终前嘱咐家人:“抗战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予开吊,违此者不孝!”这说明,逝世前,韩国钧对抗战的胜利已充满信心。
1942年初,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韩国钧身陷敌后,他打败日寇的信心从何而来?我们从他晚年自撰的《永忆录》中找到了答案:“吾国抗战之初,深以灭亡为虑,抗战未久,连失苏州、南京……吾国节节败退。不意武汉既破,政府西移,转形稳定。此由前路节节败退,后路节节建设,当轴先事预定之故……实有还我河山之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12.8 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