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各地利用投资理财高回报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多家投资机构以高利息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资,然后“一夜蒸发”、卷款跑路,一些老年人纷纷“中招”。
预存数万元房租办服务卡,老人可以优惠入住老年公寓,还能连续3年领福利补贴……在湖南株洲,一家投资公司卷走几十位老年人的血汗钱后不翼而飞。
“无风险、高收益、贪小利,这三大‘陷阱’给了打老人‘钱袋子’主意的骗子们以可乘之机。”经手大量此类案件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指出,就理财骗局而言,老年人舍本逐末的心理促使这种钓鱼策略屡屡成功。在诱人利息面前,老人们容易将本金的安全性抛之脑后,而且听不进旁人劝告,往往“一条道跑到黑”。
北京63岁的袁先生去年3月在东四环一家银行投入100万元做理财,可后来发现该理财产品竟然和银行毫无关系,如今落得血本无归。由于签订合同时没有任何有关该银行的信息,袁先生维权艰难,最终不了了之。专家表示,老年人频遭理财诈骗,固然有其自身认知能力退化的问题,但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不足,同样让诈骗分子钻了空子。
国家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近50%,有的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长期和儿女分开或者被亲人疏忽,造成老人的情感饥渴。他们希望交流和被关怀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满足。一些老人在推销人员那里获得了表面上的尊重与呵护,特别容易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性。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保持理性,避免盲从,多听取子女的意见再做决定。
(《光明日报》12.10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