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看来,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源自长期存在的供需失衡。这在中国居民的出国购物特点中可见一斑。
很多中国游客在欧美国家旅游时,都会购买皮鞋、化妆品、奶粉、箱包等。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1978年至201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173亿元猛增到20.2万亿元,明显快于同期GDP的增长,但现在的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健康、更具竞争力的强大制造业。”马晓河指出,总体看,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赖度高达50%。唯有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才能在宝贵的“机会窗口期”有所作为。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核心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光学、运输、音像技术、医药技术、半导体、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仍保持优势。中国专利转化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比重。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高端发动机都要依赖进口。
马晓河坦言,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创新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政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下决心改掉僵化、过时的传统体制机制。
经济学家陈东琪11月24日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研究院(所)长会议上指出:“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与生产有关的生产能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空间的创新转型。”
(《光明日报》11.30 冯蕾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