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21日   08 版)

        “最佳医榜”说明了什么

      日前,复旦大学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琅琊榜”在上海发布。最佳医院,前10名京沪占了一半。

      这份榜单显示——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高度聚集在京沪穗等超大城市的格局,非但没有逐年缓解,反倒逐年在强化。

      应当承认,当前各地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导致其长年人满为患,给广大患者就医带来很大不便。而一些基层小医院与各项条件设施较薄弱医院却长年缺乏足够的患者前来就诊,存在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

      经济水平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是很自然的市场现象,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大量聚集在先富起来的超级大城市里,也不足为奇。但唯有两件事情,不能任由“市场无形之手”起作用,否则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一是孩子们平等的受教育权,二是病患们平等的救命权。

      “高富帅”式的星级医院不能有效满足多数群众的就医需求,不是未来医疗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最佳医院过于扎堆大城市,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也再一次呼吁有关方面拿出更大决心和勇气以及切实有效的措施,均衡分配医疗资源。“最佳医榜”其实就是一份是医疗资源失衡报告单。

      (《中国青年报》11.18 廖海金)

        “牵牛卖鲜奶”的启示

      近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区,有农民现场拉着两头奶牛现挤现卖牛奶,吸引市民围观排队购买。牛奶经常供不应求。类似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诸报端。

      国务院出台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生鲜乳收购市场准入制度,禁止生鲜乳直接上市,目的主要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牛奶的污染,也是为了防止非法经营者扰乱市场秩序。

      消费者难道不知道这样的牛奶并不可靠吗?恐怕未必。但是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消费者对国内乳品质量的信心下降,对相关监管部门也失去了信心,只能转而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在严重挫伤民众信任感之后,公众一种“病急乱投医”的表现。

      对于企业来说,当前民众信心的低点,也是产业大浪淘沙的契机,若能痛定思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就能抓住这一次洗牌的机会,在风口处站稳脚跟。对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公众不信任感是最大的鞭策,如果公众在市场上都找不到一口“放心奶”,那么就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失职,是我们工作的失败。这是决不应该出现的情况。

      (《光明日报》11.18 王丙辰)

        不要办“放大版”职业院校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标志着对“手”的教育的理性回归。

      就业市场上,一些企业主吐槽,比起接受职业教育的职高生,大学生可能综合素质高一些,但动手能力存在短板不说,其学到的知识也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存在落差。国家部委提倡一部分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无疑在正视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着手进行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如何转型“应用型”?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应用型高校绝不等于“放大版”的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首先还是“高校”,只不过以应用型为特征。因此,在其办学理念中必须打破应用型技术学得“浅薄”“速成”“技术含量低”等刻板印象,而要将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学教育与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不偏废某一方,让学生学得更深、更专、更具前瞻性。因此,除了瞄准社会上缺口较大的岗位和工种外,还要让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按需定制等未来趋势引领新一代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方向。

      (《广州日报》11.19 章门仁)

        要提倡厕所文明

      11月19日是第三个“世界厕所日”。今年的主题是“发掘公厕历史,弘扬公厕文化”。

      厕所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以世界性节日的形式提请人们关注,也充分表明良好的如厕环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

      在我国不尽如人意的如厕感受,主要体现在两个“量”。先说数量,目前全国已开工建设厕所16134座,占全年计划的76.7%,但在很多城市,公厕数量还远远达不到市民需求。

      另一个“量”是“质量”——厕所的卫生问题。厕所的卫生问题依旧让人“头疼”,尤其是在景区、高速路服务区等地方,公厕内空气污浊、如厕之后无法冲洗等情况时有所见。

      厕所是文明的窗口,要像美化景点一样美化厕所,这应该是“厕所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文明”的厕所也是促成“厕所文明”的硬件保障。开展“厕所革命”,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以智慧和行动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和社会文明进步。

      (《京华时报》11.19 陈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