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的一天,郎世玮突然接到父亲郎咸平的电话:“今天空闲,我想去你家里看看。”郎咸平工作繁忙,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得知儿媳妇怀孕,一直没来得及去探望。
郎世玮告诉父亲:“我正好在市区,顺路接你。”接上父亲,父子俩简单问候之后,便一路无话。
一进家门,郎咸平便责怪儿子开车太快:“你快要做爸爸了,应该有点责任感。你老婆怀着孩子,一旦出事怎么办?”
郎世玮的笑容顿时僵硬在脸上:“爸,你指责我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指责我对家庭的责任。”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怨愤,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爆发的出口:“你是家庭生活的失败者,没有资格教训我。我小的时候,你在哪里?”
一
1981年出生的郎世玮,是郎咸平的长子。郎世玮十三岁时,郎咸平从美国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不久便与妻子离婚。郎世玮和弟弟跟母亲留在了美国。父母离婚让郎世玮深受打击,甚至对自己的存在都产生了疑问。
2001年,郎咸平从香港回到内地,执教于北京大学。他希望让儿子回到中国,2001年秋天,在母亲的劝说下,郎世玮用一个月时间快速处理完手头所有的事,回中国了。
因为心里有怨恨,郎世玮不愿跟父亲在一起,在北京和父亲见了一面后,又转飞深圳,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一年后,他又来到上海,四处求职,最后在宝钢华宝信托找到了一份研究员的工作。正是在这儿,郎世玮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妻子是他的同事,父亲是工厂工人。
得知儿子在追求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姑娘,郎咸平坚决反对,他不希望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过早地进入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郎世玮却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伴侣,与妻子认识短短几个月,就领证闪婚了。有了爱情的滋润,郎世玮才华渐露,成为上海滩知名的年轻企业家。
然而,事业成功,并没有消减郎世玮心灵的创伤。
二
2007年,那次不欢而散的见面后一个月,郎咸平第一次向儿子讲述他和母亲的故事:
郎家祖籍山东潍坊,郎咸平的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高官。而郎世玮的母亲则是公交车售票员。郎世玮三岁时,一家人来到了美国。刚到美国时,郎咸平是个穷学生,没有能力养家,为了贴补家用,郎世玮的母亲给人当过保姆,做过保洁员,还做过唐人街的缝纫黑工。
1994年,郎咸平应聘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他希望一家人回到香港,可那时郎世玮的母亲刚好考上了纽约市联邦邮政局。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不愿随郎咸平去香港。就这样,夫妻两地分居,感情渐行渐远,最终离婚……
“我对不起你妈妈!那时,我们太年轻,一心只想着如何努力改变命运,却弄丢了婚姻。”郎咸平愧疚地说。
第一次听到父亲道歉,郎世玮深受震动,一直以来,父亲在他心中都是理性和强大的,他从来没有想到父亲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那一刻,郎世玮想起了自己刚回国时,父亲请他到西餐厅吃饭,开始点餐时,父亲翻来覆去地看着菜单,却做不了决定。后来父亲将菜单一丢:“什么时候吃饭能不先看价格就好了!”最后,父子俩还是离开了西餐厅。现在,他明白了当年父亲为何点餐如此纠结,那是曾经的艰难生活烙下的伤痕。
2007年9月,郎世玮的儿子出生。自己有了孩子,他开始重新审视父亲,想到父亲大学一毕业就结婚有了孩子,想到那个年轻人带着妻儿在异国艰难求学求生,他突然感到很心疼,对父亲的怨化成了怜。
2010年9月,郎咸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个知名的经济学家竟然谈起了“爱情经济学”:
我自己不是一个婚姻的成功者,但我从我儿子的婚姻中,看到了婚姻的本质。要想获得爱情中的幸福,就不要让欲望影响你的生活,心如赤子,烦恼我们成年人的,不是烦恼本身,而是欲望和期待。如果我的人生能够再来一次,我希望可以像他们一样,更希望一次婚姻走到底……
那天,郎世玮在媒体上读到父亲的访谈时,非常感动。他理解了父母的婚姻悲剧,父母离婚多年,父亲依然照顾着母亲的生活;他也理解了父亲对他的爱,只是,当年,年轻的父亲还没学会如何为人父,婚姻便在追逐成功的欲望中解体了。
三
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父亲不同,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伤痛,郎世玮非常顾家,从不把工作带回家。每到周末,他会放下所有工作,甚至关掉手机,专心陪伴妻子、儿子和女儿。在郎世玮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带他出去玩过,他不愿自己的孩子也有这种遗憾。
看着儿子一家幸福的生活,郎咸平感慨万千,他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渐渐地,他融入这个家庭中,成了其中一员。郎咸平的主要业务及生活都在上海,他也早已认可了儿媳,自己在上海的所有事宜都交给她来打理,儿媳俨然成了郎咸平的管家。
转眼几年过去了,郎咸平对这个儿媳妇越来越满意。在一次家庭聚会中,郎咸平跟郎世玮的岳父吐露了真言:“亲家,其实我当时是很反对他们俩结婚的,你知道为什么吗?门不当户不对。看看我的婚姻,你们就知道了。可世玮和他媳妇用事实证明我错了。”
郎咸平看着儿子,百感交集地说:“儿子,你比爸爸懂得生活。”郎世玮看着父亲,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怜惜,父亲婚姻坎坷,才会对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此羡慕。
也许是为了弥补曾经失落的爱,一向节俭的郎咸平很舍得给儿子一家买礼物,郎世玮妻子有一大堆名牌包,都是郎咸平送的、孙子孙女那些好玩新奇的玩意儿,也是郎咸平从世界各地淘来的。
郎世玮童年的时候,郎咸平工作学习太忙,没时间陪儿子玩,可儿子总缠着他,郎咸平敷衍一番后,便说:“好了,我要工作了,不睬你了。”小世玮一听,小脚丫踩着父亲的大脚丫:“你不踩我,我踩你!”
“现在想来,真是太美好了!”郎咸平伤感地摇摇头,随即怜爱地抚摸着孙女的小脸蛋,“我的小孙子孙女,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种美好。”
(《名人传记》2015年第11期 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