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焦虑心态让养生贴泛滥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10日   05 版)

      家里有个自命掌握各种养生知识的“养生达人”是什么感受?

      网友“笑道人”深有体会,他的亲大姑经常给家族成员做出最高指示:“空腹不能喝牛奶”“吃隔夜饭菜致癌”“仿瓷餐具致癌”“苹果早上吃是金子,中午是银子,晚上吃便是砒霜”“两头大蒜让你活一百岁”。

      除了以上这些养生知识,他大姑还亲身实践如撞墙(据说寒凉体质者可撞出健康,湿热体质可撞掉邪火)、爬行、干擦背、集体呼喊(无限循环一些励志口号,如:“高血压!拍掉啦!”)等养生手法。

      在我们身边,像“笑道人”大姑这样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他们衣食无忧,除了操心孩子的事,剩下的大事就是关注健康,成为“养生党”。

      有专家称,对老年人而言,健康犹如住房,是刚需。因此,对于网络上的各种养生知识,他们是渴求的,并且通常采取一股脑儿全收的态度——他们也缺乏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同时,出于对亲友晚辈的关爱,他们会将这些知识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

      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如60后、70后也往往成为“养生党”中坚。2014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0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关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47.4%的人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分享过养生帖;51.5%的人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照养生帖的指导实践过。

      作家许地山说过,“中国的生活目的只是‘长命富贵’四字”。要长命,所以要养生,在养生这一点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属于行动派,无所不用其极。古代的不老仙丹、仙药且不论,仅从新中国建立之后来看,甩手疗法、饮水疗法、卤碱疗法、羊肠线埋藏法、爬乌龟等养生手法都曾流行一时,其中最疯狂的,当属打鸡血。

      其实这些养生手法实际功效颇为可疑,副作用也不可谓不明显,而网上的养生知识更是谣言多发区。但为什么人们就是愿意相信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为什么人们这么热衷于养生?

      这正是中国人焦虑心态的反映:老年人担心老无所依,中青年人担心身无所养。找不到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找不到安全的餐桌,找不到可以休憩的绿地,找不到有人情味的医生,人们只好自救,先保命再说。商家利用各类养生贴销售商品,实际上是针对国人健康焦虑的心态。

      对于年轻人来说,家里“养生党”的唠叨很大程度来自于对骨肉的关怀,以及某种看不见的交流需求。从孝道出发,应该想着多关心他们一下,打打电话、见见面,一句嘘寒问暖,或许就能化解许多养生为彼此带来的焦虑。

      (微信 11.5 谭山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