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

    不少国家鼓励生育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05日   08 版)

        30年间,在国内“费尽心机”实施计划生育的同时,国外不少国家却一直在“绞尽脑汁”地鼓励人们生育。世界各地的人口生育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实施限制人口生育的国家,如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第二类是实施鼓励人口生育的国家,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日本、俄罗斯及不少西欧国家;第三类是既不鼓励也不限制、顺其自然不干预人口生育的国家,如美国。

      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出台。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颁布,到如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提出,曾经影响几代中国人的计划生育政策似乎松动。

      “生还是不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笔账,即使今天社会经济条件远远超越过去,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和理念却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单独二孩”政策刚刚实施时,不少部门和专家曾经担心二孩申请会出现“井喷”,然而人们尴尬地发现,2014年符合政策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申请的比例还不足10%。放开二孩,就能鼓励生育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每个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都与其国情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公共政策鼓励人们生育,并无固定的答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俄罗斯的“英雄母亲”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20多年来,不仅人口老龄化极其严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且人口密度稀、分布极其不均衡。

      俄罗斯政府为了扭转人口负增长煞费苦心。俄罗斯的一个州甚至将每年的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天所有的已婚夫妇都可以放假,以便专心在家“造人”。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俄罗斯颁布实施了“母亲基金”法案,从收入、教育、住房、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深入挖掘俄罗斯人口增值潜力,这个法案对生育第二个以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补贴。补贴额度随着每年通货膨胀速度上涨,补贴可以用于偿还住房贷款、翻修房屋、支付教育费用、养老金储蓄等。2006年时,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未满1.5周岁期间可以享受的最低生活补贴额是一胎每月1500卢布,二胎或二胎以上3000卢布。从2013年开始,俄罗斯大多数共和国、州、边疆区和直辖市更是采取措施加大刺激生育的力度,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向生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提供每月5000至11000卢布的资金支持。

      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会被人们称为“英雄母亲”,不仅放产假3年,而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

      俄罗斯近些年的生育鼓励政策,让俄罗斯的生育率从1999年的1.16回升到2012年的1.6,走出了“低生育率陷阱”。

        日本生育政策的变革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限制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的国家,人口生育政策也是几经变革,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今天优生优育,可谓一波三折。二战期间,为了补充因战时造成的人口缺口,日本政府鼓励人们早婚多生,通过贷款、就业、税收、物资供应和精神鼓励等多方位政策进行鼓励。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的日本,不久后就感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于是,开始实施“限制生育”的政策,并成立了日本家庭计划联盟,实施非强制性的“计划生育”。到1990年,面对急剧下降的生育率和老龄化水平的加剧,日本又不得不转向,开始着手制定全方位的鼓励生育政策,营造一个可以安心养育子女的社会环境。

      在日本,女性在生产后,产假和育儿假期合起来有一年左右,如果孩子生病,对生病儿童的照顾也算休假。日本小孩上幼儿园的费用50%以上由国家负担,每个家庭所需负担的费用根据收入状况来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生育鼓励。

      为了让育儿期的女性安心就业,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家庭功能社会化,充实儿童福利,增设了大量接收三岁以下儿童入托的保育所,并成立了大量“社区子女养育支援中心”和“家庭支援中心”,在幼儿园和学校上班前或下班后负责接送和看管孩子。

        瑞典的奶爸

      欧洲高度人性化的福利政策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次外出游玩,一群人闲聊,一个来自瑞典的同学曾经调侃地告诉我们:“你们知道吗,为了鼓励生育,我们瑞典有个议员还鼓励电视台多放色情节目呐!”好吧,看来欧洲为了鼓励生育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瑞典政府在鼓励生育上所下的功夫,的确令大多数国家自叹不如。瑞典政府认为,生宝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父亲也必须承担责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的国家,瑞典语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单词“papaleding”叫做“父亲休产假”。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难怪在欧洲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帅气”的奶爸,推着婴儿车,装着奶瓶,带孩子晒太阳、逛公园。此外,根据瑞典法律规定,准妈妈们可以在预产期前7周开始休预产假,在孩子8岁或读完小学一年级之前,父母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时间缩短最多四分之一,比如,如果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带孩子的爸爸妈妈每天就只需要工作6个小时。

        顺其自然的美国

      美国不直接干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现行的人口政策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口的“静止”,每个州的人口生育政策由其自己决定。作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在全球发达国家人口几乎都陷入长期停滞或负增长的背景下,过去十年间,美国的人口仍较1990-2000年增长了9.7%。这在世界人口史上,也是一个特例。

      美国之所以能在总体生育率下降的大环境下保持稳步增长,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美国是世界上移民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年轻移民的增加,尽管美国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数量仅次于印度。虽然今天的美国已经踏入老龄化社会,但大量年轻移民的补充让美国老龄化得以缓和。因此不需要强制的人口生育政策,美国的人口也能适当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目前,在美国生几个娃大多还是由个人的腰包决定,但政府会适当对低收入家庭予以补助。在社会政策方面,美国曾经一度禁止堕胎,29个州只有产妇遇到生命危险才允许人工流产;在税收上,美国政府给予每个家庭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抵扣,子女越多的家庭得到的抵扣越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够得到政府相应的补助,还可以享受政府的“廉租房”,看病享受医疗救助,定期领取免费的食物券。

      (《北京青年报》11.1 晏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