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该如何应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十三五”期间各项改革处于什么关系,如何协调多项改革?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他认为:
就现在的宏观形势来看,不用过分担心经济增长的问题。当前国内有很好的转型条件,如人口老龄化使就业压力大大减轻、居民收入增速较高等,可以支撑将重心放在转型升级上。
转型升级需要有一定下行压力,当然这个压力需要有个度,现在经济增速趋缓各方都可以承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政府要有定力,短期的政策有必要,更要关注长期改革。
现在政府在力推“简政放权”等改革,改革有进展,但低于预期。改革还需要全力往前推,稳增长的短期政策要和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不能过于往前。
全面综合的改革聚焦在政府改革,未来要推动政府全方位的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等。经济改革,主要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在哪些方面放手,比如价格改革等。社会改革,主要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这块要重点关注,应作为十三五改革的重点来抓。
现在社会改革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事业单位改革、科教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社保、社会组织改革等,都是单独进行。社会改革也需要全盘考虑,有一个整体方案,除了经济、政治、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其他都可以装进社会改革来统筹考虑。
社会改革就是让社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这可以化解很多社会矛盾,也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社会改革有利于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提高公民的公共责任感。社会需要填补政府和市场的空缺,政府大包大揽,管理太多事务,一则管不好,又容易对市场造成干预;社会组织的健全,有利于净化市场,弥补过度市场化,市场行为短期化、投机化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10.30 周潇枭 白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