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京津冀总人口就达到1.08亿,超过了适度的人口上线。人口多了,就必然带来很多问题。这个地区资源承载力最短的那个板是水资源。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是严重缺水,北京、天津、河北都低于这个标准。
2013年《京津冀蓝皮书》专门摸清了家底,现在京津冀地区有两个缺口:一是当地水资源量和实际用水量之间有一个缺口。这个缺口主要靠两块来补,一是靠外地水的调入,像引丹江汉江之水、长江之水和引黄河之水,以及引滦之水;二是地下水的超采。以此来弥补实际用水量和当地水资源可提供之间的这个缺口。
另外,还靠区域外虚拟水的净流入来弥补。通俗地讲,虚拟水就是隐含在商品中的水,是看不见的水。比如说蔬菜,蔬菜是耗水的,我们有些地方自己不种,买了外地的蔬菜,其实是买了外地的水。用虚拟水来弥补的这个缺口,大体上占了50%。这是今后的一条路,有些耗水多的,我们不要生产,通过贸易去买,等于是用外地的水。
有些专家提出,北京、天津应该实施虚拟水战略,加强结构性的节水。现在,挖地下水导致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这是非常令人堪忧的。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挖一两米就出水了,现在有些地方得到五十米才能出水。现在城市里大面积的都是水泥地。雨水下来以后,如果是土壤就会有渗透,自然就补偿了地下水,但都是水泥地了,硬化了,雨水落地后都流走了,不能形成一种生态的良性循环。
(《北京日报》10.26 祝尔娟)